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正能量励志故事大全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职场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通过阅读正能量的故事,提高自己得到积极性,调整工作心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正能量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合作的黄金定律

那天,和一位资深商界朋友闲谈,谈到我的一位朋友在和人打官司,我忍不住发牢骚说:“商业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合作关系。可是现在与人合作太难了。开始挺好,大家是朋友,谈友谊,谈合作,可是合作的结果,大都不欢而散,弄不好还要闹到法庭上去,从朋友变成敌人了。”

这位朋友笑笑,说:“我经商10年多了,和许多人合作过,但没有一个上法庭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摇摇头。

“现在大部分人做生意是这样:先认识,然后谈友谊,谈合作;然后是利益;然后就是不满,甚至像你的朋友那样,闹上法庭。从朋友到敌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问。

“我想是因为很多人和别人洽谈时,为了尽快谈成,就把自己的所有想法、方案和对未来美好的前景都说出来,而且人为地夸大,诱使对方做出决定,等到对方抱着美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出决定,开始投入合作时,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会感到合作并不像当初许诺的那么美好。矛盾、冲突越积越深,到最后终于爆发,一次合作就终止,从朋友变成敌人。”

我点点头,但还有些不解:“那么你为什么能和别人合作,获益,再合作,再获益,反复重复下去呢?你和合作伙伴之间就没有矛盾、冲突吗?”

“凡是合作都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我会事先分散、化解,而不是压制到最后爆发。”

“那你是如何分散、化解的呢?”

“我想这是因为我能很好地控制每次交谈的密度。我和别人洽谈合作时,第一次见面,谈话的内容只占我整个方案的3%,其他都是闲谈,与主题无关。而且,下一次谈话一定选在三天之后。给对方一定的消化时间。第二次再谈,交谈的内容增加一倍,是6%。下次再谈。再增加一倍,12%。三次之后,一般人就会动心了,他会用心思考,反复推敲,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做决定。紧接着,是第四次交谈,这一次是24%,很多人这个时候就已经做决定了。如果这时候还不能决定,再谈一次,这一次,密度是48%。这个时候,他心里一定会做出决定。很多人这个时候就争着签字,但我不是,还要再谈。再谈,正好相反,不是往上增,而是往下减。我会提出一些负面的问题,并不会影响他做决定。他正在兴奋点上。会按惯性往前走。但是我说和不说对我不一样。等到他最终做出决定,并开始和我实际合作时,会发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我都事先和他讲过,所以他有准备,会接受。即使这次合作最后没有赚到钱。他也不会怨我。因为我所有的想法不是一次性强加给他,而是慢慢渗透给他的,是他自己接受了才做决定的。要怨,只能怨自己,当初没有认真对待我提出的问题,如果认真对待,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了。所以他还要感谢我呢。下一次,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和我合作。”

每一个合作,不仅会有有利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大部分人,为了合作成功,都只说正面。对负面的东西瞒着不说,等到出现问题,就互相埋怨,结果可想而知。成功的合作,是在合作之前。把你想到的有关负面的东西告诉对方,但是,要记住:别把时间顺序搞错。否则,没人会跟你合作。

2、着装理由

春秋时代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大臣们都争先恐后把自己打扮成紫罗兰出场,一时朝野江湖俱以紫色为尚。可以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和天子保持一致,不止审美问题,更是前途问题。

时至今天,大多数人终于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了,民间流行色却还时不时受到一些镜头人物的影响。这些跟风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词语:“影响力”。大到世界,小到公司。然而对现代职场人来说,穿了和国家领导人颜色不一样的衣服没事,可要是忽略了公司领导对衣着风格的态度,却有可能遇到情况。

有位友人,所在公司老总着装喜欢端正严肃,可初涉职场的他偏偏上班第一天就休闲打扮,结果老总和他的首次沟通就包含了对服装审美的交流,明确告诉他这般着装与公司风格不符。后来尽管他确实有所改变,但是领导的第一印象,却很难有质的改变,几年下来往往是批评有余,擢升无望。

等到这哥们愤而离开再换一个工作时,基本全天候西装出镜,即便是夏天也坚持每天都穿着正装短袖上班,于是新的领导对他的态度端正十分肯定。后来领导约见客户的时候,他陪同的机会也多于和他实力相当但是着装不如他正式的同事,即便别人随后也开始穿得一样正式,但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个人永远是他,他的事业自然也峰回路转。

一次饭后他坦言,当初让他扔掉学生时期穿惯了的休闲装,披上直线条的西服和硌脚的皮鞋,真是极不适应,但是和后来在公司里遭遇的那些不爽比较起来,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穿西服哪怕你穿得不舒服也没人说你不对,可若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穿,等到你知道不对的时候,就不止是不舒服那么点事了。”

3、你被拿住了吗

老板不喜欢你,在决定你的职位与报酬时,对你的能力与贡献都视而不见,愣是把你压制住。你愤愤不平,很想甩手走人,却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这时,你心中虽对老板恨得牙痒痒,却又不得不强作欢颜,迎合老板。

假如你有一家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电厂的存煤即将告罄,而身为电厂老板的你,无法从附近的其他煤场获得替代原料。要补充的煤炭又迟迟拿不到手。电厂马上面临停产的危险,你着急上火却又无计可施。

相信大家对这类现象并不陌生,也许你自己也经历过这种事。换个说法,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一方被另一方“拿住”了。拿住的一方占据主动权,而被拿住的一方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果被拿住的一方要离开,必然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在利益上要向拿住的一方让步。

为什么生活中总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济学家们认为,其实在人们还没有进入这家企业,或者还没有投资建电厂、钢铁厂的时候,大家总是有很多的选择,并不容易被别人“拿住”。而一旦实际的投资行为发生,各种可能的选择就会消失,转移投资的成本又很大,双方就容易出现“拿住——被拿住”的情况。

职场中的求职者们也是如此。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对单位的业务、管理、领导与同事的工作习惯都非常熟悉。这些关于本单位的知识与处理同事关系的能力,能够让你在本单位工作起来感到得心应手,但并不能使你在其他单位的工作效率更高,这些知识与技能作为你的人力资本,具有为本单位服务的特定价值。但你去了其他单位,这些关系、人脉就没用了,而你很可能在新的单位就吃不开。这时,你的老板很可能就会因此而“拿住”你了。

4、四百份简历换一份工作

穿着廉价白衬衫的我,在那些穿工作服打领带的出纳身后一站就是一天,当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套那样的工作服。

投出的简历有些得到了回应,更多的则石沉大海……当一家小公司答应录用我时。我竟是如此感谢上天。

你其实什么部不是

那一年,我从全国最好的学校毕业,学的却是一门偏到除了留校读硕读博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的专业。当同学们或是留校,或是拿着新鲜的三方合同走出校园,而我,在经历了一连串应聘失败后,拖着行李回到了家乡——和我一起回去的还有档案关系和曾妄想留在北京的户口。

那时的我心灰意冷,羞于在任何一位亲朋面前提起我是某大学毕业,那是一个在4年前让我身披无数光环的名称。

一年的时间,我失业在家,成了名牌大学毕业的无业游民。

后来,母亲在家乡为我谋了个银行的宴习机会。我便开始了自己短暂的出纳生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金融的人,在银行里跟着柜员们学习本票支票电汇,为他们打起了下手。连自己的办公桌和电脑都没有。每天打游击一般站在别人身后看他们出票入票。那时穿着廉价白衬衫的我,在那些穿工作服打领带的出纳身后一站就是一天,当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套那样的工作服。

有一天。我终于熬出头了。我在毕业前海投的简历中,竟有一份在一年半后被某个世界500强跨国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拿到桌面上。于是。我得到了一个试用期月薪2500、在世界同行中最牛的公司做项目执行的工作机会。

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出差3个月,公司去了一个6人的小组,我是其中的项目支持。压抑了1年的浊气在这里似乎得到释放。

500强公司的待遇是无与伦比的,那3个月我们辗转了全国17个城市,每人每天都有200的打车额度与吃饭额度。住四、五星级酒店,单人大床,一人一间,航班只坐国航,每天11点才开工。

我性格中总是有那些纵容自己的因子,灰暗一年后,环境的变化在一瞬间天差地别。那是一种暴发户式的冲击,我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背运,于是纵容自己吃喝玩乐,在关键问题上与组长相悖。

当时我躺在酒店的大床上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我近况后,她在我的洋洋自得里对我说:“你其实什么都不是,因为你什么都不会;你还没到享受的时候,也没到自得的时候,你现在需要学习。”可是。我真的太自得了,毫无意外,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出差回去后就夭折了一一没有通过试用期。

我被打回了原型,但我不能告诉父母我被解雇的事。我告诉他们我很好,工作条件很优越,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可事实上,我已经三餐难以为继……我退了原先租的房子,找了城郊一处600块的两居合租。我住小间,没有暖气。

窘迫的日子

接下来,我像大部分无业游民一样涌进人才市场,全程跑完备大招聘会并递上简历后,心里还是担心没有公司青睐。又没有电脑,为了能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就天天在网吧投简历,差不多投出去四百多份时,身上的钱快花光了,于是开始向家里变着法要钱。理由繁多,如一次要交半年房租,钱不够等等。

投出的简历有些得到了回应,而更多的则石沉大海。一个非应届的,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很难有公司眷顾。而回应我简历的,则基本是一些千奇百怪的。窝藏在居民小区里作坊式的小公司。

这时,有一家很大的公关公司对我表示了兴趣。他们想把我培养成一名文案。应聘的程序严格而繁琐,我通过了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口试和广告的相关面试,我意识到,距离爬出深渊只有一步之遥。

可这一步最终却没有迈上去。总经理只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对于公关行业有什么看法。我茫然。她留给我一份作业,让我回去用ppt写一份提议,关于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

我在网吧奋战了整整一天,按自己的想法拼凑了一份ppt。那是一份在今天我无法想象的很业余的东西,毫无条理的乱七八糟,不存在任何可行的细节逻辑英联。可那时我是那样满意地就把“杰作”发了出去。结果,我的面试又失败了。

我再也扛不住了,卡里只剩下不到300元,于是,当有一家小公司答应录用我时。我竟是如此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份工作。我在网吧里泪流满面。尽管无四险一金,无工资卡,无工资条,但至少这是家在写字楼里办公的公司,月薪1800。

我开始了我的第二份工作。这是家做网站的公司。经营着一个高尔夫球网站。主要的赚钱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大款高官们出售各个球场的优惠卡,养着一群装扮媚俗却又花枝招展的销售。不用想也大致知道她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优惠卡推销出去的。而我,就在这个公司担任所谓“活动频道”主管。

我知道,找工作依然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网站公司只是我维持生计的依靠,但决不是可长期停留的地方。

机会卡不会无限次给同一人

又过了一年,那个春意甚浓的2月,经三轮面试。幸运再次眷顾了我,我被一家可以排进世界前10的会展公司录用了。大逃亡般的辞职,我走出那家网站公司的大门时。的确有这样的感觉。

崭新的一切在等着我。这是我所能把握住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我对自己这样说。我相信上天不会将机会卡无限次地派发给同一个人。

公司的人手奇缺,可项目着实没少接,每个客户执行身上起码都背着五六个项目,我就在一窍不,通中背上了四个项目。那是一段没日没夜的时光,每天忙到深夜两三点,手机随时待命。后来,我们接了个大项目,上万人的晚会,那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最大项目。一个月不到的准备时间里我们忙疯了。那段时间被重压压得喘不过气,却每天挣扎着往返于公司、客户、会场,独独没回过家。很多天没有。

我现在信奉一句话,拔苗不能助长。但压苗却绝对可以。那时所面对的压力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上万名受邀宾客的名字必须反复确认井打印成桌签。还要保证绝不能有一个字母的错误。同时,还要确认外地宾客的航班和入住信息。并且客户的嘉宾名单还总在变动,不到晚会开始,谁也不知道哪位嘉宾会临时不来,或者临时想来。仅这些已足够让人疯狂,但却只是属于整场晚会最不起眼的一个小环节——嘉宾邀请所需要承担的工作。

晚会结束时,我们连抱头痛哭的力气也没有了。客户一一上来向我们道谢。握手,欢笑。然后。我们坐在地上看着搭建工人撤场。经过了这场战役,我渐渐入行,慢慢成长起来。

年中,有公司给我打电话,他们有一个项目管理人的空缺,月薪16000,可以带一个4人的小组,尽管我换过几次工作,但真正意义上的,光明正大的跳槽,这是第一次。

现在很多人说我跋扈,我想,那是自信,这种自信是经过挫折和压力无情地摧残后重新发芽长成的参天大树,不会再被轻易摧断的东西,现在即使面对再大的难题,我也敢笑着对客户说,没问题,交给我来解决。

5、谈判的技巧

有位商界的朋友对我说,当他跟人谈生意的时候,一定要面对面坐。因为那样可以看见彼此的脸,便于察言观色;面对面也比较冷静,适合讨价还价。

但是,只要谈成了,签字的那天,就算在同一张桌子,他也一定改坐到侧面,因为这样比较亲近。一份份要签字的文件,不是递过去,而是轻轻地挪给对方。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说如果要签字了,他还要面对面坐,对方可能临时又会提出一些问题。比较起来,相邻而坐,问题少得多。大概因为面对面的感觉比较硬,侧坐感觉比较软,有些枝节问题,侧坐的时候,对方话到嘴边就吞回去了。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