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培训制度
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优秀的学校的培训制度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学校的培训制度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1
一、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为了严肃校本培训的学习纪律,确保校本培训的学习成效,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
6、缺席: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按旷课论处。
7、签到:培训不签到者按旷课论处。
以上请假奖惩按罗东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中考勤相关条例进行处理,每学期期末汇总一次,纳入绩效考核。
二、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提高业务能力,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1、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2、采用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校长室、教导处组织带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学习。
3、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以教研组集中学习为主,采用自主与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4、参加学习时不得迟到早退,学习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5、学用结合,积极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倡把经验总结写出论文。
6、每学期看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三、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师校本培训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1、严格教师校本培训的各种培训的考勤。教师按时参加上级及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每迟到或旷会一次,学校将按教师日常考勤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2、严格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情况的检查。学校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教师要有校本培训学习目标计划、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学习阶段性总结等,每缺一项酌情扣除教师的绩效考核量化分。
3、严格教师的上岗培训。新毕业分配的教师,无论其是否已经实习过或培训过,都必须由学校派遣再次参加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并获得岗前培训证,否则不予岗。
4、教师必须修满最低教育学分。达不到学分者,年终绩效量化考核要酌情扣分。
5、严格教师的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不能达到培训要求,将在年终量化时视为不合格教师,不能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晋升职务。
四、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奖: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期末绩效考核加分。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各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学能手等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4、在学期末教研组评比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在教育教学绩效中加5分,组员加3分,良好教研组加3分,组员加1分。
惩: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除扣除其考勤分之外,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工资和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等处罚。
4、没有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5、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2
为了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并且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培训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管理:
学校对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或随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的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进行过程督查。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勤于研究学习的态度;善于反思的态度;合理应用业余时间的态度。坚持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勤反思。
四、培训方式:
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五、培训考核:
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根据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六、培训总结:
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资料建档:
学校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等记录下来,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九、后勤支持:
后勤为培训服务,要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3
校本培训档案建设包括两个部类:
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校本培训综合档案:
1、国家、省、市、县教师继续教育文件;
2、学校校本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
3、学校校本培训的文件、师资库、外聘专家等相关资料;
4、校本培训各项管理制度;
5、校本培训实施情况记载(包括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学术交流、教师论坛、课题研究、听课评课、教师问卷、外出培训、考核考试成绩);
6、校本培训资源(文本、音像、网络);
7、校本培训的科研成果(承担国家、省、市课题情况、教师获奖情况等);
8、校本培训估材料(包括过程评估材料、年度评估材料、经验材料和总结等)。
(二)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或教师素质提高评估手册)
应包括下列内容:
1、教师个人校本培训申报计划及所选课程菜单;
2、培训的过程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听评课、主讲研究课等情况记载);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4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尊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夏正仁
课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介绍我自己》
课例执教:温海娜
活动成员:夏正仁、温海娜、金阳召(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
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明确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05年10月10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
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
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对解决的方案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产生问题的因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1、教材因素。
教学的内容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1)对于重复、雷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压缩课时的方法。(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本身就不足。)
(2)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
2、环境因素。
网络中有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如在线小游戏),学生对它们的兴趣程度超过了对教师指令的兴趣,这大大地降低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的上网加以限制,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3、学生因素。
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对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提高有影响。
(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激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
(2)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4、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影响到教学指令有效性的。
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步骤二:科学调查,寻找理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
时间:2005年10月12日~10月19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为了对解决教学问题的设想提供依据,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可行性,我们备课组分别做了如下的课堂观察与学生调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见附1)
①调查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共计196位学生。
②调查的角度:学生看学生(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的期望);学生看教师(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期望)。
③调查的结果:
④调查的结果说明:
(1)第一题中选AB的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期待值很高,他们在主观上是愿意配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
(2)第二道中说明有1/3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机器控制的频率还要降底些。
(3)第三道中选B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证明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必要性。
(4)第四题中选CD的学生很多,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并适当降底教学指令的密度。
(5)学生选择的结果说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较大的作用。
2、对随堂课教学的观察。
①观察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
②观察的角度:听课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听课教师观察开课教师指令发布的密度。
③观察的结果:
④观察的结果说明:
从学生的情况来看,遵守指令情况随上课的时间延长呈递减的趋势。说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兴趣随时间的增长在下降,不遵守教学指令情况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后半部时间。
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在教学前面的时间居多些,这也是学生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这说明在设计教学指令时,有必要就指令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查找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为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也要从设计教学指令方面入手。为此,我们备课组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1)查找的资料: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时如何避免出现
“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现象》
课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
《美专家介绍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2)讨论的要点:
a、教学的内容与选择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指令的内容吸引学生。
b、指令发布的语言要简练、清晰,不要重复发布。
c、设计指令时目的性要明确,避免出现无教学目的指令。
d、设计评价指令时,要以考虑对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技术上支持学生参与评价,以提高评价指令的有效性。
e、指令的发布次序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
4、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备课组对七年级上册的《介绍我自己》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①《介绍我自己》这课主要以介绍智能ABC输入法为主,教学的内容较为单调。教学的设计若按教材的叙述展开,则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利用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兴趣,用局域网的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以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为目标,引出了汉字的词组输入法;以设计一幅笑脸,引出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法。
③以备份网络中的信息为由,引出事本的保存操作。
④指令控制方面,用控制软件广播一位学生的演示操作,其余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展开新课教学。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教师评价来完成教学任务。
详情见附2《教案设计》。
步骤三:课堂观察记录
时间:20__年11月2日
地点:敖江五中
人员:全体备课组成员及县教研员等
简要说明: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详情请见附件4中的《视频》光盘或《课堂实录》。
步骤四:课后调查、研讨分析。
(课堂观察结束后)
让参与案例研讨的老师积极地与执教老师和上课学生进行探讨性对话,对学生进行了访问,调查当堂的教学实效。对课堂的定性观察来概括、透视课堂教学特点,探讨普遍存在的问题。
简要地整理如下:
①教师探讨:
(1)教学的形式及内容的呈现方式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
(2)控制学生机器时所进行的到计时宣布太仓促些(只有让学生准备10秒的时间),引起了少数学生的抗议。是否可适当的延长时间如有3分钟的准备时间。
(3)在教学中有部分的教学指令发布时表达不清,当学生接受后在进行练习时又进行追加指令,这时多数的学生由于忙于操作而没有接收指令。教学中应禁忌追补指令的情况发生,实在要进行追补,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②学生访问要点记录:
A、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
B、希望教师以后的教学就象这一课样,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操作的机会,少控制同学的机器。
C、教师在演示操作过程中稍快了些。
③课例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
先说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利用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份个人简介来进行智能ABC输入法的教学,学生总体完成的情况是不错的,证明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谈教学心得时,认为本节课在具体的细节地方仍需要改进,比如语言的表达、对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及小组合作的细化等等。详情见附件3《教后反思》。
三.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通过本次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确实感受到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公开课,或是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实践下去。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同时,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的地方。比如,在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就想要改变部分学生的原有的学习习惯,可能性太小了。显然,我们需要一种长期、持续的激励来作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作为一门次要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吗?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5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年青教师,我们将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使教学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的精神,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常规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现教师间的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
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大教研:即学科教研,指全校同学科所有教师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级教研,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集中教研。
3.小教研:即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和课程标准等。
三、校本教研的内容:
1、加强“五个研究”。
即课标、教材、考纲、课堂环节、学生五个环节。
2、加强对“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四、校本教研的准则:
从工作中的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小问题。
五、校本教研的环节:
1.调研:教研组长了解情况收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2.计划:根据收集内容教研组长确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3.备题: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准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研讨:集中研讨,各抒已见,交流想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决议。
5.执行:教师将决议付诸于实际教学,检验其合理性。
6.反馈:教研组长收集执行结果,形成总结性材料。
六、校本教研的分工细责:
(一)教导处:
1.制定学校教研制度。
2.指导管理教师的教研,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3.组织好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
4.向校长、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
(二)教研组长: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好本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2.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研成果与教学经验。
3.组织每次教研都要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三)教师:
1.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敢于提出共同研讨。
2.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态度端正,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积极实践教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七、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每次教研活动时,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等。
2.检查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教导处负责全面检查记录,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3.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
4.成立教研活动评比小组,评选优秀教研组。
5.学期末展示各教研组研究成果,优秀材料及时推荐,先进方法及时推广。
6.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7.成功事例上传博客,资源共享。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6
我校按照省、市、区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更好的使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够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设施,切实搞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术骨干人员应有一人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培训,版权所有!回校后必须培训-名学校内的技术骨干。
二、骨干教师在培训学校普通教师之前必须认真写好或做好讲稿,充分准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每一次的培训任务。
三、学校男岁以下、女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培训,其它的自愿参加,每次要有记录和考勤,还要每期考试一次以检验学习情况。
四、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培训时间,年龄版权所有!范围内的教师必须参加学习。如遇特殊事件不能按时举行培训,时间另行通知。无故不来者,视为旷课处理。
五、每期末给予在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科整合方面做得较好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实际,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深化课改,探求高效优质课堂,以进一步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培训为首,以教学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青年教师培训的业务培训为重点,以打造一支思想素质优良、教学技能过硬的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的、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师资队伍。具体目标包括: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质量观。
2.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一步提升掌握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辅助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4.进一步提高学习意识与习惯,总结推广教学教育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形成自身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5.进一步深化课改,提高新课程理念及与课程实施相对接的课程开发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各校教师都要按要求参加培训。本学年的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学基本功及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新课程等。
2、培训形式:
学校层面:以专题培训讲座、集体交流讨论、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
教研组层面: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等形式为主。
个人层面:新老教师间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以及个人的自我研修、教学反思等为主要形式。
四、培训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由任组长,教研组长等参与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各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认真落实校本培训工作相关制度。
(1)校本培训记载制度。校本培训活动组织者要及时做好校本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交流反馈等情况,作为教师培训考核的第一依据。
(2)校本培训的资料整理制度。组织者要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讲稿、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3)校本培训的考核的考核制度。在校本培训的考核中,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4)校本培训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不认真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一学年未能获得继续教育规定学分的教师,不得晋职、评先,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级。
(5)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教师业务培训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袋,将教师的参加继续学习的获奖证书及学历进修证明复印件、教学教研工作手册等整理归档,使教师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与成果。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8
我校校本培训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强的校本培训实施制度。
一、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三、全面制订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并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也为教师搭建一定的舞台。
四、充分挖掘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各级教研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学校的培训制度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
1、全校分三个教研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
2、备课组:语、数按年级进行分组,其余音、体、美、常(科)、生活与劳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电脑、英语等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
五、教研活动时间
1、统筹时间
下午2:00—5:00语文组:星期二数学组:星期三综合组:星期四
2、分散时间
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隔周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3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师到外省市学习,引进教研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八、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项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每周教师例会的前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和关注。
6、强化新课程按月反馈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月按不同主题举行一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计,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7、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8、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九、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两次。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十、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