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文库 > 制度 >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

时间: 新华 制度

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规范行为,提高效率,避免混乱和浪费。写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下载,供大家参考。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使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管理制度: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创优争先,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每学期期初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地制订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

3、教师必须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六个基本环节

(1)备课: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地写好教案(新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包括直观教具、实验或活动器材、电教用具等),不上无准备之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现象。提倡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拓展备课内容。

(2)上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进教室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得私自调课、停课或擅自改上自习课。公事外出由教务处安排,因请假、或其它原因需调课、停课者,须提前提出,经教务处批准;确实临时需要调课的,必须向教务处补办手续。杜绝上课迟到或提前退课现象。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表达清晰、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择宜而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法,提倡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组织教学。树立学生为本观念,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民主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不得在课堂上接听或拨打电话。上课讲普通话,注意仪容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文明优美。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2

(一)学生应重视实验课,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要认真预习,完成实验预习作业,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经老师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未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

(三)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定组定位,按规定就座,不得随意换位。

(四)实验开始前,要检查核对所有仪器、器材、试剂是否齐全,名称规格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应及时报告老师。实验台要始终保持清洁,各物品应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五)学生要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实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实验内容,不得随意动用室内其它实验器材。

(六)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疑难时应请老师帮助,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走动或大声喧哗。遇有偶发事故时,应保持镇定,迅速报告老师处理。

(七)用过的火柴梗、废渣、废纸等不得随意丢弃,须放入指定容器中,如仪器损坏,应主动报告老师,以便妥善处理。

(八)公用仪器用过后,要立即放回原处。规定在原地使用的仪器,不得任意移动。

(九)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擦拭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面,仔细检查酒精灯、煤气、水龙头、电源是否关闭,不得将实验用品及设备带出实验室。

(十)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如实反映结果和实验过程,不得随意臆造或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记录。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3

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体魄心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准。

注重基础,鼓励冒尖,合理负担,讲究学法,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动手,学会健体,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管理实施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学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教改科研工作,引进教改成果,推广本校教改经验。不断提升科研层次,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三)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着重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活动、考试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五)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务处每学期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考试工作规程组织好各学科的会考、考查和升学考试。年级段、教研组在征得教务处同意的基础上可组织单元考试(月考),但必须严格控制次数。考后教师应认真做好学生成绩的评价、统计和分析工作,分析注意研究学生的答题行为和反馈信息,反思调整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学质量上调控课堂教学。

(六)按学科设立教研组,作为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长的职责主要是组织本组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

(七)执行《中学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学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健康教育、美育、劳技教育和科技工作,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八)加强学籍管理,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健全学籍档案,严防优秀学生外流,严格学生借读转学制度。严肃教学资料征订和打印工作,教务处负责选择教材和辅导资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涉,更不得兜售或强行搭配出售其它书籍,不得将编印的复习资料、试题等在学生中推销。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4

1.本室用于音乐教学,上音乐课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到本室上课活动,须由本室统一安排。

2.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添置设备登记,音乐器材应规范摆放整齐。

3.注意室内清洁,不准带东西到室内吃,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座位、墙壁上乱刻乱画。

4.学生进入音乐室应安静、有序。上下课后,排队出音乐教室。

5.爱护音乐器材,没有取得管理人员允许,不准随意动用乐器,如违者造成损失,照价赔偿。

6.音乐器材借出和非管理人员使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方可出或开门使用,如借出、使用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7.每次活动完,要检查器材摆放,关好窗锁好门。如造成损失,追究事故责任。

8.音乐教师应该发挥音乐室的作用,认真上好音乐课。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5

(一)仪器的存放要编号、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潮、防尘和整洁工作。

(二)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明细帐、仪器清册和统计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册、表、物相符。人员调动时要办理严格的接交手续。

(三)仪器的借用、报废要办理登记和审核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接交手续。

(四)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教学,应填写“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应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的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登记、查找并及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五)仪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保养后归柜,并根据各类仪器的特点,定期有计划的进行维护与保养,使所有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六)每学期结束前,对实验室的全部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处理好有关事项,及时完成各种统计工作,并要求上报和存档。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6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为了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在课堂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切实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减负”精神,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努力追求高品质教育,结合学校实际,特做出以下规定:

一、作业布置

(一)内容和形式

1、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课本所附作业题、课后练习为主要依据,布置家庭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和机械重复性作业,不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当堂布置作业,不得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自行下载打印作业。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听说类作业相结合,重视作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生家庭作业量

以“为健康、不熬夜、晚十点、不作业”作为布置家庭作业的原则,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三)学生家庭作业评价

合理使用各种评价形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共性问题做到集体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二次评价,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难点,可以根据作业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教师批阅外,可采取作业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四)加强作业的完成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二、作业批改

1、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管理。作业的书写、格式等要统一、明确、具体。

2、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面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作业,更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3、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钢笔或红圆珠笔,且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工整。批改符号大小要适中。

4、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帮助,对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要给予鼓励。批改他们的作业要侧重于面批面改,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其增加信心,不断进步。

三、作业讲评

1、作业讲评要鼓励先进,启发和帮助学困生,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作业讲评要指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作业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将加强作业管理作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作业管理改革,成立以校级领导主要负责,教导处、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各级作业管理机制,构建有效作业管理网络。要制定作业布置批阅管理的要求或制度,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加强研究培训。

教研室要围绕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开展专题研究,从布置方式、日常批改、作业反馈等方面对作业管理提出具体指导意见,针对作业管理研究建立专门的评价机制。

(三)落实日常监管。

学校对各年级、各学科作业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和指导,学校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及时发现和整改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将作业管理具体落实具体要求落实到位。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7

一、美术课是进行美育的重要组织形式,美术教师应力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美术教学的特点,有效地组织美术教学。

二、备课

1、学年初,要学习美术教学大纲,通阅各年级美术课本,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拟订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

2、每次课前,应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再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步骤,要提前制作教具(包括绘制范画与步骤分解图,制作范样,利用直观教具等),列出学生应准务的课业用品。

3、编写教案:

美术课教案一般应列出课题、课时、目的要求、课型、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教导处和教组长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案,学年结束应归档。

三、上课

1、美术课一般在室内(教室、美术教室)进行,过程是:

(1)组织教学;

(2)评讲前课作业;

(3)授新课(包括:①介绍新课内容;②欣赏范画、范样或观察模型;③讲解演示作画(或制作)的技法和步骤;④指导学生作业。)

(4)小结(小结课堂情况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表扬好的作业,指出一些作业的缺点并指导修改)。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的特点或需要来取舍某些环节,改革创造配以电化教学手段,求得更佳效果。

2、教师要准时上下课,学生作业要求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3、教师要为人师表,态度和蔼,仪表大方,使用普通话,做到语言精炼,讲述清楚,术语正确,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四、课外活动

1、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绘画组、书法组等,满足学生爱好,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

2、课外活动应有组织,有辅导老师、有计划、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争取出成果。

3、适当举办绘画、书法展览和学生习作展览,丰富校园生活,扩大学生艺术视野。

五、作业与考核

1、学生作业应按时完成,教师要全批全改,批改要准确,注意画面美观,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由学生自己修改,提倡当面指导修改,作业评分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2、基本技术的考核,可根据一学期(或学年)新学的内容考察,命题的作画,评出成绩。

3、基本知识的考核,可根据已学过的内容,出几道浅显的题目,制作书面答卷评分。

六、总结

1、美术教师期终(或学年年结束)应对本期工作开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成绩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应归档。

2、美术教师应提倡写心得体会或论论,不断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8

1、仪器要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标签、实物三统一。

2、仪器要分科分类存放,标签齐全清楚,陈列有序,按要求做好仪器防潮、防尘、避光等工作。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要严格按照《危险试剂管理办法》进行保管。

4、一切仪器的领用、借出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

5、仪器损坏、丢失,应由当事人填写“仪器损失处理登记单”,按有关规定处理。

6、凡自购或上级调拔的仪器,要及时编号、上帐、入柜并及时投入使用。

7、实验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按帐点物,逐件移交,不得草率从事,对移交中存在的问题要作出妥善处理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9

一、德育教学目标管理制度

1、工作目标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具有献身祖国、献身事业的思想准备;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文明礼让的精神风貌。

2、实施要点

(1)加强党支部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少先队根据少年儿童特点,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有益以及弘扬朱子文化,推进国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2)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进行年级系列化教育,有效开展“诚信学生”创“文明班级”的教育活动。

(3)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是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其他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有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教师不得任意占用德育课、班会课、队会课程。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5)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校训,悬挂名人画像、名言条幅,设置板报、橱窗、园地等,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6)开展社区教育,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教育。

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2、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

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组织全部教学活动,全面而有效地控制对教学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事环节,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指导教师的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艺。学校领导及教研组应指导教师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等都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学校领导及教研组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教法。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教材的质量及教学的方法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目前,小学使用的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学校领导和教研组要善于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4)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教学秩序的好坏,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以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日常工作安排的合理化,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为基础的;学校领导和教研组必须全面抓好这些工作,并随时注意和制止一切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思想和行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以利教学工作循着正确轨道有序地运转。

(5)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充实必要的教学设备,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千方百计地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4、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学校领导教研组的水平和修养、指挥能力和领导艺术。因此,提高学校领导和教研组自身的水平和修养,是教学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每学期各科教研组长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教务处作全面的分析。

三、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1、按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期初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期末做好工作小结。

2、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检查落实教学计划正确实施。

3、负责全组教师教学、教研、教改业务学习活动,确定研究课题,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活动。

4、开展本组的开课、评课、评卷、质量分析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要认真分析,积极加以解决。

四、年段长工作职责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本年段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聘任工作。

2、负责抓好年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拟订年段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生代表会议,掌握班级先进管理经验。了解班级工作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

4、协助学校做好本年段教师“学期考评”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并及时上交学校。

5、督促本年段教师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家长、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反馈和要求。协调年段教师间的关系。

6、经常深入年段教学与教师共同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善于总结推广经验。

五、班主任工作职责

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班风。

2、对学生负责、有爱心、有耐心,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3、协调本班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班级正常的教学和活动秩序,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协助上好家教课,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情况,尤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5、认真上好班队课,并做好记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组织学生做好教室、走廊和包干区卫生工作。

7、做好学生的入学、巩固学额、评选先进等工作。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

8、做好班干的配备及选举工作,组织领导班委会工作,注意培养班干,关心指导少先队开展工作。

9、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并及时上交有关材料。

六、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每学期于学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素质发展手册》及相关材料等普查2次;中心小学对所辖小学进行教学分析、听课记录、业务学习、常规检查记录、教师评价材料等普查一次,对各校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素质发展手册》及相关材料抽查1次,教师不得任意占用德育课、班会课、队会课程。

2、职责要求。

主管业务副校长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分管业务校长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师通报、反馈、整改。

七、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有关要求

(一)听课制度

1、行政领导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2、行政领导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教师对本学科的课程要重点听,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4、课后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每学期对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二)专题讲座制度

1、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

2、分管教学副校长或教务主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结构,每学期2次。

3、参加外出培训的教师要开展校本培训,为本校教师开讲座。

专题讲座和教学分析都要形成书面材料,并面向全体行政或教师进行宣讲,其中专题讲座材料要打印下发到各校或教研组,并进行归档整理。

(三)行政、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每周三下午1次。

(2)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括时间、内容、主题、主讲人等。

(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要让青年骨干教师多承担学习任务。

(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学要求。

(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3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0__字。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专著。

(3)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

(4)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

(四)行政参与教科研制度

1、课题:每位校级领导参与指导一个本校确定研究课题,参与研究活动每学期2次以上,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教研:校级领导必须参加教研组长会并深入教研组,校长每学期2次以上,副校长每学期4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五)行政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坚持重点培养,塑造名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小学中学高级老师、特级教师、省市优秀教师及每位行政确定自己的培养对象,至少带1名教师。

2、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不少于5节,其他行政不少于10节。

(六)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1、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工作。

(1)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直接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写出评语鉴定。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0

(一)实验教学使用的化学危险药品必须贮藏在专用室柜内,不得和普通试剂混存或随意乱放。还要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存放。

(二)化学危险药品室、柜,必须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懂得各种化学药品的危险特性,具有一定的防护知识,并做到“五双”管理,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

(三)化学危险品室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桶、黄沙等,学校主管领导和专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节假日安排值班时,要把化学危险品室列为重点防范区。

(四)定期对化学危险品的包装、标签、状态进行认真检查,并核对库存量,做到帐物一致。

(五)使用危险试剂进行实验前,必须向学生提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教师领用危险品时,必须提前计算用量,填写《危险试剂领用单》,由专管人员和教师送取,不得让学生代替。

(六)对实验中危险品的遗弃及废液、废渣要及时收集,妥善处理,不得在实验室存留,更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内。

(七)危险试剂的管理和使用如出现问题,除采取措施迅速排除外,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如实报告,不得隐瞒。

(八)专管人员对化学危险品保管和作用的安全性负有全部责任。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1

(一)实验教学项

1.执行学校实验教学计划,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2.熟悉各种教学仪器的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工作原理和作用及维修方法。

3.熟悉学科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能熟练指导学生实验,处理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4.按照实验教学计划或实验通知单,准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器材。实验完毕整理、清洗、回收入柜。

5.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进行开放性实验。

6.加强和各科教师联系,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教学仪器研制和自制教具活动。

(二)管理项

7.认真做好教学仪器的购置、验收、入库及登帐、编号等工作。

8.合理安排教学仪器的存放,保持教学仪器的整洁,创造仪器室内的良好环境,确保安全和教学仪器使用寿命。

9.负责教学仪器的维修、维护、清点、检查、借出、回收以及安全急救等日常管理职责。

10.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改造,严格执行仪器室的各项,做好仪器室的全面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2

一、清洁卫生:

1、宿舍卫生不合格者,寝室每人操行分扣1分/次;发出整改措施者或被学生科点名者,每人操行分扣3分/次;具体床位不合格者扣5分/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

2、教室或公共卫生不合格被扣分的,加做教室或公区卫生,直到连续两天不再扣分为止。

3、寝室被评为“最差寝室”,室员每人扣操行分10分/次。

二、课堂秩序:

1、课堂上干与课堂无关事的(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扣2分/次;如老师点名批评者,扣5分/次。被收缴的手机、小说等物品交由班主任保管,由家长到校领取。

2、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安排者扣10分/次;

3、上课中途离开教室,早退者扣2分/次。

4、晚自习吵闹,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损害班集体荣誉的,扣操行分5分/次。

5、不服从班委管理,不听从班委安排者,扣操行分5分/次。(和班委意见有冲突时,先按班委要求执行,后面再和班委沟通,必要时由班主任协商。)

三、出勤:

1、旷课者扣20分/节;

2、周末、节假日返校迟到者,扣操行分4分/次,事先与老师沟通者扣3分/次。

3、上课或早、中、晚集合点名时迟到者扣3分/次(上课铃响10分钟以内视为迟到,超过10分钟视为旷课。到办公室做事且有老师签署的假条者除外)。

4、周末、节假日返校无故未到,夜不归宿者,扣操行分20分/次,并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5、早、中、晚集合点名、早操、课间操未假缺席者扣5分/次。并由体育委员负责监督,利用中午时间在操场补做2遍课间操。

四、违规违纪

1、违反学校有关打架、抽烟、喝酒、打牌等相关规定者,交由班主任和学校处理。

2、打击报复同学、在班上制造不良言论、挑起事端、编造谎言欺瞒老师者,交由班主任和学校处理。

3、不尊敬师长、碰见老师不问好,上课时教室不喊“报告”,进办公室不喊“报告”者,扣操行分3分/次。

4、仪容仪表不合格,未按要求穿制服者,扣操行分2分/次。未佩戴校牌、校牌被没收者,扣操行分4分/次。

5、班委工作不负责、徇私、带头违规违纪的,双倍扣操行分,并考核是否还继续担任班委。

6、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超过两次(含两次)违规违纪,屡教不改者,交由班主任和学生科处理。

7、以上未列出的相关事宜,交由班主任和学生科按学校的学生守则处理。

本班规从宣布之日起实施,请各位同学认真学习,遵照实行。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3

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

马克思韦伯最早从行政管理角度阐述了合法性概念,并认为合法性是习俗、利益关系等纯粹情绪动机或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之外,统治得以巩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资源[2]。按照韦伯的观点,合法性既包括适合法律法规要求,也包括适合社会文化习俗要求,还包括适合重要人物的要求。制度合法性本质上是指制度在社会上或组织中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同。学校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指学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管理制度发自内心的认同程度[3]。制度合法性危机与制度合法性相对应,是指由于公众对已颁布的管理制度产生了认同危机导致其难以有效地贯彻落实的一种现象,包括理性认同危机和情感认同危机两个层面。理性认同危机具体可分为手段危机、主体危机、价值危机、程序危机,其决定了制度“合不合法”的问题;情感认同危机则指利益相关者在心理、情感上对制度的认同危机,其决定了制度“有无效果”的问题。一般很难区分认同危机是在理性层面还是在感性层面,人们大多只关注对某一制度一个总体认同程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可以表现在单一的某个规章或条款上,也可以表现在一整套教学管理体系上。由于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和接受,利益相关者往往对教学管理制度采取消极接受或策略化遵守行为,这导致制度表面上仍在运行,而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表现

1、教学组织松散化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危机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其“口服心不服”或“口不服心也不服”等行为上,在具体形式上就表现为组织“松散现象”的此起彼伏,随处可见。如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关系,隔阂逐渐增大;教学管理干部与普通教师之间彼此对立,彼此相互指责;二级部门之间各自为阵,以局部利益为重,缺乏有效的合作;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相互埋怨,缺乏默契与合作。这种长期的组织松散问题最终必然导致组织“离心离德”,内部凝聚力下降,师资队伍不稳定,有利于学校基本职能发挥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育人环境难以营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共享价值观难以形成。

2、教学工作边缘化

从内心里没有认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越来越少,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副业,且慢慢习以为常或理所当然。虽然很多学校制定了像《教师教学规程》、《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之类的教学基本制度,对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可是照本宣科、随便对付的课堂教学仍然很常见,教学工作逐渐被边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虽然日益庞大,但敷衍了事,不务正业的“懒政”现象也比较普遍,把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步边缘化了。由于缺乏实质上的工作重心,学校内部的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埋怨越来越多。

3、教学研究原子化

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显性知识的迅速传播和隐性经验的明晰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教学管理制度僵化,学校教师被迫独立地从事着机械重复的劳动,观念封闭,视野狭窄,只能关注眼前和局部利益。例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以工厂理念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促使教师把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仅仅当作获取“工分”的一种手段,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研究机制难以形成。普通教师很难对学校管理制度及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而往往以容忍、冷漠、被动方式来表达其态度,无法体验到教学工作的乐趣及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在教学研究和投入上的这种对制度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1、制度制定: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获得合法性的制度必须保持适度灵活性,体现服务于师生的价值取向,保证程序上公开公正,机会上平等地对待不同利益相关者。根据合法性要求,学校现有的很多教学管理制度本身质量较低。具体表现在:

(1)程序危机。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坚持程序上的公开公正,往往缺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忽视教师的参与。

(2)利益危机。制度常常为部分利益集团所左右,利益和资源分配方案偏向部分利益相关者,广大教师的合法利益经常受损。

(3)价值危机。很多制度坚持消极的理论假设,在价值上固守控制思维,抛弃了服务师生的管理价值取向,管理的机械化和考核的过度量化使教学管理制度也从“促进教师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的极可怕的魔杖”。

(4)规范危机。一些学校把教师教学活动的整齐划一和一致规范作为教学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一种绝对的规范性,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些制度在程序、利益、价值和规范上的不合理性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厌倦,与教师内心期待发生极大错位。

2、制度执行: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制度执行和扩散是利益相关者不断互动博弈的动态过程,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

(1)人情危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照顾某些人情关系,而妥协退让,因人而异,执行不到位。

(2)妥协危机。制度既是约束行动者的规则,也是激发行动者的使能器,因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要约束行动者的行动范围,也会受到多方行动者谈判妥协的影响。

(3)竞争危机。由于当前学校组织边界受到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侵蚀,学校越来越行政化、庸俗化和物质化,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受到多方力量的挑战,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自然也受到来自与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科研活动等方面制度的竞争。

(4)道德危机。按照制度的本源表达,学校管理者应是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的主体而不是获取制度利益的主体。但是由于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者往往利用信息优势钻制度“漏洞”,管理者与教师界限的模糊也很会使教学管理人员集“裁判员”与“运动员”身份于一身,利用双重身份实施败德行为。因此,现实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受到人情、竞争、妥协及道德危机的影响,制度的本源表达和制度的实践效果往往相背离。

3、制度变迁: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为教师教学活动和行为选择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增强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信念认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经常性的急剧变革,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调整相当频繁,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必然导致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稳定的预期和认同。

4、制度资源: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拥有相当丰厚的合法性资源[5]。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物质激励措施开始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普遍化,同时教师与学校间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教师流动、离职现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而目前学校的规章制度依然是以数字量化资源和身份依附资源为基础。由于精神激励法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发有限,学校过度依赖物质激励。因此,现实中教师—学校关系的变化导致制度实施资源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制度实施理念和方式仍然固守传统,这必然导致制度在实施过程遇到抵制。

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消解

1、理念转变:保证制度文本的合法性现代教学管理必须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形势,用基于知识经济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替代基于工业模式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从传统的基于控制主义的监控思维向基于互动主义的服务思维转变,明确服务于师生教与学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宗旨;从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专制式制度制订程序向上下互动的双向式、民主式制度制订程序转变,保证制度决策的公开透明性;在坚持师生利益第一的基础上,从以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主导转向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各方合理利益的诉求;以人为本,从过分强调教学管理规范的效率性和统一性向适度保持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与和谐性转变。

2、决策变革:保证制度执行的适当性很多学校在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时,由于过度集权,有关制度利益的决策权实质上多数掌握在个别重要的人物,如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等人身上。决策权的过度集中降低了制度执行过程对人情、妥协、竞争和败德等行为侵蚀和影响的抵抗能力。因此,学校在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时,还必须设计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体系和教学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中从人治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从全能管理转变为有限管理,从权力管理转变为责任管理,从人治手段转为法治手段,真正实现教学管理行为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强化制度执行效果。

3、变革引领:保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中国正经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需求,国家层面的教育教学频繁改革和科学技术推动的教学理念及手段急剧变革已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新常态。在外部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强大压力下,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也就不可避免。为了保持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预期性,学校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认识教学管理变革的新常态,提高变革预见性,不是被动适应管理变革,而是主动引领管理变革;通过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保证内部教学秩序和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使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从激进式向渐进式、从集权方式向民主方式、从断裂式向连续性、从单一调整向体系优化转变。

4、环境优化:保证制度资源的匹配性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等大制度环境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与身份依附关系相关的教学管理硬性合法性资源的合法性效力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逐渐丧失。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不断建构和优化内外部制度环境,从重物理环境向重文化环境转变,在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规制性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良好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认知模式的建立与典型化,重视规范性制度和文化—认知性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补充和调节作用,强化软性合法性资源的构建与管理,实现软硬资源的合理匹配和相互补充。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4

(一)教学仪器设备报废的条件

1.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常规仪器设备22年、通用仪器设备同其它工业产品),无修复价值的教学仪器设备。

2.主要结构和部件陈旧或损坏,精度丧失或严重降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又无法修复的教学仪器设备。

3.先天不足,又无法改造利用的教学仪器设备。

4.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会引起危险事故的教学仪器设备。

5.大修一次费用超过原值的50%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

(二)教学仪器报废的程序

1.低值易耗品,由实验室每学期汇总一次,列出品名、数量与金额,经主管组(室)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主任批准执行。

2.单价在20元以下的低值耐久品,如部分玻璃仪器、石膏模型、标本等教具,由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组(室)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主任批准执行。

3.凡属固定资产(单价2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批单》,再由教导处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教学人员参加的鉴定小组,对淘汰报废仪器进行技术鉴定,经鉴定合理者,报学校主管校长批准,并由管理和财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最后报县(区)级业务管理部门备查。

4.不管属哪一级审批报废的仪器,,都应将原仪器上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拆下备用。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4篇15

1、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2、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早退。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1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