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正能量职场励志小故事合集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身处职场,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来激励我们前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能量职场励志小故事合集

故事一:师傅有一天会离开你

通常情况,老编辑有很多事项向新人交代,我只说了三句话:别用单位座机打私人电话;别人都可以懒懒散散,你得按时打卡;中午吃饭,如果餐厅的代金卡没发下来,用我的。

“好的,老师。”她轻轻点头。“还有,”我正色道,“别叫我老师,我的名字,是王楚楚。”

小薛是个内秀的女孩儿,交代过的事情,总是认认真真做好。她的成长人人都看得见。来单位才5个月,她编了5篇随笔,做了4个人物专访。在给她的转正鉴定上,我端端正正地写上:小薛是跳起来争取那些采访对象的,这份勤奋与执著,实在难得。

从此,小薛留在了单位。

很快,单位下达了编辑部整改通知。现有的大一统格局会拆分为两个部门,任命两个新的主任。我与生性懒散的老曾分别被任命为a、b部主任。

可是小薛居然申请去老曾的部门。她对我说:“老师,我决定离开你了。”

“离开你,因为你太苛刻。所有的人都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你却规定我按时打卡;所有的人都用公家的电话大聊特聊,我却一个简单的问候也不敢打回家;有一些采访对象,你有他们的电话号码,为何不直接告诉我,却要我千方百计自己去寻找?”小薛的情绪很激动。

我笑一笑,没说什么。

后来,老曾告诉我,给薛宜找了个活儿,负责后期制作,外加拆看读者来信,很轻松。

我心里微微地“咯噔”了一下。有什么东西,要被毁掉了吧。

可薛宜浑然不觉。相反,她享受着没压力的生活。10点才来上班,下午4点下班。余下的时光,喝茶、上网,与旁人说说笑笑,除了我。这令我始终没机会说出想对她说的话。

22岁时的王楚楚,就像22岁时的薛宜一样。那时,王楚楚也曾把自身的成败寄托在师傅身上。可师傅说:“楚楚,除了父母,没人有义务给予你深情。师傅终有一天会离开你,她的责任是教给你谋生的本领,将来能不能立足,全靠你自己。”

王楚楚记住了这些话。26岁,凭自己的能力谋得一席之地。

重新注意到薛宜,是两年后了。她扶着肚子,拎一个空水桶、一把扫帚走下台阶。我忍不住责备老曾:“怎么还要孕妇打扫卫生?”

“可要她做什么呢?写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担心重;接电话,抱怨太吵闹……”老曾无奈地说。

“准天才”小薛,就这样在茫茫的人海中沉没,消失。

故事二:道歉的滋养

约好了要到上司库克的家里去拜访。

相比于很多人来说,库克的经历是个奇迹。他29岁,入公司6年,已经升迁到了大区主管的位置。让很多人不解的是,库克并没有什么独特的魅力,高超的能力,和他在一起久了,你会发现他是那么普通的一个人。

曾经有人认为他的升迁是因为他有背景。但是在办公室专业“调查”人员调查后发现,这个来自密尔沃基啤酒工人的儿子没有任何有能力的亲戚。所以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传奇。

从佛州区域调到这里来之后,我就一直想接近一下这个顶头上司。

库克打开门,看到是我。高兴且热烈的和我拥抱下。他热情地请我进门,在客厅里坐下,然后拿来了饮料。我刚想打开话匣子,库克对我说:“亲爱的,我想你需要等我一下,五分钟,五分钟时间就好。”

说着,他转身去了客厅的一角,那边竖着一个大镜子。库克站在镜子面前,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他虔诚的盯着自己,然后说:“好了,库克,看着我,你需要说抱歉,说对不起,知道吗?”说着,他弯腰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鞠了一躬然后说:“sorry,先生,我感到很抱歉,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然后,他陷入了一种沉思的状态中。

在我对面坐下后,库克的情绪很快缓和过来。我感到惊讶,不知道刚才他在做些什么,库克问我:“伙计,你觉得我们部门里的伙计们是不是磨合得不太好,或者有些人存在着矛盾?”

没等我回答,他就继续说:“对,这是必须要改变的,不然我们不会取得成绩。”

接下来的三周,库克组织了三次的周末活动,都是合作性项目,奖品给的也很丰厚。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融洽起来,一些经常有些摩擦的伙计们也显得不太好意思对别人急躁。

库克那晚奇怪的动作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我做过许多揣测,但是不想再继续折磨自己。在一次活动里,我找到库克,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哦,我是在道歉,伙计”库克说:“尽管那天我看到了约翰与乔是在下班时间争吵起来,我起初并不觉得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是我有一个秘密,我告诉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想不通的时候,我要对他们道歉。”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库克笑了起来:“伙计,任何事情对错都不是单方面的,有些时候,虽然看上去你没什么错,这种心态会让你变得对自己的认识不公正起来,你看,我那天在镜子前对着他们道歉后,我想,我是上司,他们之间存在摩擦我也有份,这样会影响工作。现在我的补救难道不完美吗?”

这个每天都要在镜子面前模拟别人,自己向别人道歉的人,就是现在nba小牛队年轻的老板,库班。库克是他喜欢的昵称。在谈到自己成功的时候,他说,平凡的自己成功有三个要素。

故事三:起洋名的白领你伤不起

我是个普通的白领。和众多人一样,在生活中我有着户口本上的名字,一进入工作圈我就成了Sandra,为这个名字老妈始终不满意:“我生你是两手的人,怎么上了班变成‘三爪’啦?”

其实我原本不叫“三爪”的,小时候上英语课谁没起过两三英文名呢?早先老师叫我Linda(琳达),到了中学因为班里重名改叫Lily(莉莉),结果大学还跟人重,就变成了Tina(缇娜)。等到我毕业过五关斩六将考进现在这家外企时,公司里有三个琳达两个莉莉,而我的主管正叫缇娜,悲催了!

“再好好想一个英文名吧,特别一点儿的,不容易跟人重。”同事这样劝我。

特别的?我心一横:“Zero怎么样?够特别吧?”

“Zero?Zero!”俺的领导瞪直了眼:“我们做销售的,你叫Zero(零)?”

天,还要讨这一层的口彩!我郁闷得只好拿着英文字典翻常用人名,翻来翻去看见Eda,一看够简单也没人用,就是它了。

这次领导倒没异议,可是好几次几个男同事叫我的名字时都很促狭。同事丽萨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跟我说:“算了,这名字不好,他们都说谁会给自己起这么倒霉的名字,Eda(艾达),挨打啊!”

起个洋名这么“杯具”的,有木有?有木有啊!

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之后,我心里的民族自尊心强烈抬头,谁说在洋行里做事就非得用洋名的?我偏不,就用中国名咋的?

我的中文名很特别啊很特别,老外真是念不来啊念不来,每次开会,洋主管一提到我就打磕巴:“那个L……L……K……K……”从此我叫L小姐。

可是好景不长。公关部的主管杰夫是个酷爱给中国女孩儿起名的老外,某天他当着很多人对我说:“你是三爪(桑德拉)。”“三爪”叫起来果然顺口,无论我怎么顽抗,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叫我“三爪”,连国外总部的人发邮件打电话都找“三爪”,我自称“L”倒没人知道了。没办法,谁敢跟工作过不去呢?我只得接受“被命名”。

名字的误会,说起自己是“杯具”,说别人那就是“洗具”。起名的事有西风东进也有东风西进,我们的洋老板洋同事的名字,呵呵,好玩的事也不少。我们市场部有两个洋同事,总是同进同出好得跟哼哈二将似的,特喜欢跟新同事介绍自己:“嗨,我是Ben!”“我是Dan!”每次见他们介绍自己,我们忍笑都快忍出内伤来,“我是笨”“我是蛋”,你能不笑吗?

近年来不知是不是大国崛起的影响,俺们洋行又时兴把洋名写成中国字,香港和上海的同事引领风骚,传真邮件上署名“史黛拉”、“史泰西”,我们那帮男同事看着总是一脸坏笑。最可爱的是一位香港同事,胖胖的,叫Jackie,每次认真地写着自己的名字“积奇朱”,念出来让人爆笑不已,“机器猪”。她却憨憨地跟着大家笑。

名字对我们来说,已然成为一个很欢乐的素材。报告一下,如今我们流行混搭风,刚刚丽萨推门叫我:“三总,骂总来电话说蝎总和他在楼下等踢总开会,打不通踢总电话让你叫她。”

总,乃我们之间不分长幼的尊称。三总当然是“三爪”我,骂总、蝎总乃客户的市场总监马克和希洛是也,踢总,正是我们那位又跟我重名又不让我叫零的缇娜大人。

故事四:职场没有宠物猫

雷米和崔静同一批进入一家公司工作。雷米在策划部,崔静在财务部。经过几年的勤奋工作,这两个职场大头兵终于熬成了各自部门的经理。

当了部门经理后,崔静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当领导的“好处”:不但工资高,并且还可以随意指挥下属去完成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每天,崔静在网上看新闻或者聊天,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雷米好像就是天生的劳碌命,都熬上部门经理了,还让自己每天苦巴巴地工作,每天看着雷米愁眉苦脸地在苦思冥想她的最新的营销策划,崔静就想乐!这样的活交给下属不就行了?为什么自己还苦巴巴地干活?真是个劳碌命。

策划部直接负责着公司的一些对外活动,例如新产品上市的媒体发布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提供礼物赠送等等。从策划的开始一直到活动的结束,雷米都直接参与其中,每天把自己累得东倒西歪的,老总每次见了雷米,都很关切地说:“雷米啊,你要注意休息啊!这么卖命工作可不行的,我和你说个事啊,近期你看看能不能策划个活动,花最小的成本但是却能把咱们最新一款产品的名气打出去!”雷米听了就乐,意思是老总真够有意思的,这边劝说我休息,紧接着就给我布置新任务。老总也醒悟过来了,不好意思地笑:“没有办法啊,能者多劳啊,您还是辛苦辛苦,忙完这阵子,我给你放假”。

雷米不指望老总能给她放假,只要老总知道她雷米每天辛苦工作就行了。

又过了两年,公司人事大调整。雷米被老总提拔为副总,但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崔静竟然被撤职了,换成了一个工作非常勤奋的财务部下属。崔静成了以前下属的下属,这种落差让她非常受不了。更让她受不了的是那个傻乎乎的雷米不但没有被撤职,并且还升职了,这到哪说理去?

崔静再见到雷米的时候,就故意扬着脸走,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雷米报以苦笑!

终于有天,雷米找机会和崔静谈话,雷米讲述了一个故事:“我小的时候,家里养了一只黄猫和一只花猫。我妈怕把猫饿了,每天都去市场买猫鱼。时间长了,这两只猫有了严重的分化,黄猫只喜欢吃猫鱼,其他的不吃,吃饱了就睡或者在院子里玩耍,从来不逮老鼠;花猫吃猫鱼的同时,也逮老鼠,吃饱后,经常喜欢在角落里隐蔽逮老鼠。过了一年后,我们全家人都讨厌这条有鱼吃就不逮老鼠的黄猫,就把它驱逐出家门;那条有鱼吃又逮老鼠的花猫,我们全家人一直很善待,直到她自然老死……当然了,如今很多人家养猫不是为了逮老鼠,是单纯地当宠物养。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你,职场上没有宠物猫,给鱼(高薪和职务)吃的时候,也一定不要忘记逮老鼠(干好自己应干的工作),你当部门经理的时候,一边享受着鱼(高薪和职务),一边逃避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分给你的下属去做。对于你这样光吃鱼不逮老鼠的行为,老总当然会很恼火。因此,把你的鱼(高薪和职务)取消了也是正常的……

听完雷米的这番话,崔静的心一下子敞亮了,心中积蓄的对公司的怨恨一下子消散了,她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认真工作……

职场中,要时刻记住“有鱼吃了还要逮老鼠”,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取消“鱼”,才能在职场上获得长久的稳步的发展!

故事五:“偷听别人说话”也能赚钱

你与别人交谈时无意中说的一句“经典语录”,很有可能被有心人记录下来发到网上,这就是流行在网上的“偷听网站”。

3年前一次无意间的偷听行为,使美国人弗里德曼突发奇想建立了一个“偷听纽约”网站,专门记录纽约市各色人等的谈话瞬间。如今网站一个月有400万的访问量。在一个800万人口的城市,总有趣言趣事发生,这些奇言逸事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地记录下来,在网站登出,引起轰动。

这个网站引来世界各地无数人的效仿。尽管“偷听纽约”网站盛产空洞无意义、愚蠢至极的内容,但网站一个月有400万访问量。

“偷听纽约”网站接受任何人提交的“作品”,贡献25篇作品以上的人就要可以上“间谍”榜,榜上会配上提交者照片和人物短评,以“表彰”其偷听本领。被引述的人,除非名人,都简单地标示为“某人”、“少女”、“公交司机”、“严格素食者”或“流浪汉”。

其实所谓的“偷听”,并不是刻意去窥探他人隐私,更接近于“收集、记录、”的含义。这里收集的语言都是最鲜活、最真实的,是对社会现状的原生态描述,是从一个细小的角度反映出宏大的背景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