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正能量的优秀小故事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职场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通过阅读正能量的故事,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调整工作心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正能量的优秀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职场正能量的优秀小故事

故事一: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两个职场新人同时进入公司,一年后,一个担当重任,一个却原地踏步。提起这两个职员的经历,公司人事部经理感慨道:职场新人的首要任务是充实自己,干好工作,做出成绩,而不要将太多精力花在猜忌领导和老板上。他们应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那年大学刚毕业的聂伟和陈治刚同时进入该公司,做销售工作。聂伟言语不多,在公司时,他上网收集资料,和客户电话沟通,和同事谈的大多是工作。相比之下,陈治刚则显得八面玲珑:夸女同事衣服好看,与男同事称兄道弟,更不忘抽时间陪部门经理“搓搓麻将”,似乎颇有人缘。他也因此了解了颇多“内幕”:某某是靠谁的关系进了公司,某某的奖金发了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聂伟的业绩开始领先于陈治刚,同样是提出方案,大家对聂伟的方案讨论得很详细,对陈治刚的则往往“一笔带过”。就这样,总经理对聂伟赞赏有加,不久聂伟就得到了提升。

喜欢琢磨人,大概也是中国的一大传统、一大特色。林妹妹就是心眼太多之人:今天想宝哥哥怎么和我说了一句赌气话呢?明天想宝姑娘怎么又有事没事往宝哥哥跟前凑呢?后天又被史姑娘调笑宝哥哥的一句话吓了一跳,回潇湘馆琢磨得一夜睡不着。其结果是尽管聪明绝顶,可也未能干点事出来,反倒还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紧张。

机关里有句行话:“君子做事,小人做人。”小人做人是指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琢磨人上面。比如哪位领导有什么背景、喜好憎恶,家住哪里、家人姓甚名谁、电话是多少,最近有什么升迁、喜庆的事情,等等,他们简直就是一本活的领导联络图。至于其他人,谁跟谁是一派的、谁是他的竞争对手、谁有什么家世背景、谁有什么稀奇隐私,他简直就是个无事生非的“包打听”。然后他有目的、有选择地溜须拍马,投靠派系。这些人,不是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地工作,而是总想走“终南捷径”,投机取巧,专干些讨好领导的“营生”。“琢磨”领导的人,一般都了解领导的喜好厌恶,说话行事时,就能根据这些喜好厌恶办出个子丑寅卯来,自然能讨得领导欢心。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台资企业等的老板,最怕琢磨人的人,他们把这些人归为心术不正之人,总是敬而远之,一点机会也不给他们,甚至会及时地把他们扫地出门。

而其实人是不可琢磨的,琢磨人是最得不偿失的。人是什么?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他们各有不同,各具个性。人总是在巧妙地掩饰自己。另外人还具有多面性,所以说人是琢磨不透的。为此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千万不要去研究人!当你辛辛苦苦建构起人的理论大厦时,你会因为忽然间遇到某个具体的人而让这个大厦立马“轰隆”一声倒塌。

再说,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在揣摩老板的心理,观察领导的脸色,领导咳嗽一声,心里都要跳几下,不落得个心力交瘁的下场才怪呢!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讲的就是一个小官吏,不小心打喷嚏喷到一个大人物身上,道歉后还成天揣摩人家的心理,一会儿认为人家会对他这样,一会儿又认为人家会对他那样,结果被吓死的故事。

品行正派的人,琢磨事;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喜欢琢磨人的人,看起来是事半功倍,其实是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断送了前程。

故事二:新人不惧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萱,每次聚会,向我提及那个将她招聘进来的上司的时候,语气里总是抱怨与愤恨。

据说这上司两面三刀,当初招聘她时,对优秀的她百般赞赏,又用公司的种种优越条件诱惑于她,而且一再提及公司人际关系融洽,让初出校园不擅人际交往的她,很快对这家公司生出一种见了兄弟姐妹般的亲切感,并不顾外人的劝阻,签了“卖身契”。可惜,自从签了约,那个上司便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欢颜,每次她有问题打电话过去,或者去他办公室询问,他总是一脸高高在上、无法亲近的威严,那种冷淡,让推门进去的萱,每每都不知道是该将那只脚踏进去,还是悄无声息地拔出来。当然萱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进去汇报工作,最初盛情让座的那个上司,此时见萱进来,连头也不抬,照例忙自己的公务,是萱叫一声上司的称呼,这才让他懒懒地抬一下眼皮,但依然不会主动开那金口,萱每每将想说的话,三言两语简洁概括完,便溜之大吉。

当初曾被多家公司抢签的萱,一时忍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亦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才让刚刚工作的她,遭了上司的冷眼。想来想去,萱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自己未曾出过差错,所以只能是上司用当初的热情欺骗了她,而且以这样的冷傲,来强调她当下的位置,不过是他手中的一个卒子,他让她冲锋陷阵,她就要毫无条件地服从和听命。

这样想明白了,萱便对上司生出了隔膜与距离,并乖乖地将自己放到了公司的最底层,牢骚满腹却又无可奈何地一日日熬着时日。

而我和萱共同的朋友松听后却不以为然,他说有什么可以烦恼的呢,你们上司都奔50而去的老男人了,怕他作甚?过不了几年,他就退休下台了,他一退位,这江山便是你我驰骋的天下了。一群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说松真是刻薄歹毒,一番话大有一股子推翻旧山河建立新王朝的气势。松说这叫历史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咱们现在就是气势汹汹的后浪,所以别看那前浪朝你嚣张,但其实是心里存着畏惧呢,他脸上有多少气势,心里便有多少恐慌。

松的解释让我和萱不约而同想起一个笑话,说某人地位低,不被重用,但又卧薪尝胆,时刻想着咸鱼翻身,所以每天路过上司的办公室,总会在心里祈祷般默念几句,过不了几年,这个办公室和里面那张高傲转动的老板椅,就是我张某的了。那在办公室里正志得意满的上司,怕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素日对他毕恭毕敬、小心虔诚的下属,会每日这样恨恨地算计着自己,并时刻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不过恍然大悟的萱并不计较做那个有狼子野心的下属,而且想到上司的那股子得意其实只是纸老虎,不会持续太久,便觉得心内畅通,似乎一口清凉的山泉水进了喉咙,那些淤积的烦恼即刻被冲刷得了无痕迹。

后来听说萱突然焕发出的自信和生机,不仅让她自己每日心情愉悦,不再因为担心上司给自己穿小鞋而日日惊惶,而且让上司也生出疑惑,并进而试探着向她微笑示好,那股子张扬的耀武扬威劲,犹如一个被扎破了的轮胎,一点点瘪了下去。

—年后萱果然升了职,我打电话去祝贺,她朝我得意炫耀,说:看来那个毫不畏惧地时刻等待着咸鱼翻身的小职员,应该得到的是赞许而不是嘲笑才对,哪个人不是从金字塔的最下面开始往上爬呢,尽管那个高高在上的塔尖,动不动就将那只向上攀爬的蚂蚁用大风大浪席卷下去,但是总有—天,那个蚂蚁会登上辉煌的塔顶吧,而如我们之类不断爬的底层人,眼睛里再不带着点不惧和自信,气势上胜人一筹,怕是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我大笑,回她:从今以后,你这爬到半山腰的蚂蚁,要警惕的,不只是顶头上司,还有下一个等待咸鱼翻身的新人呢。

故事三:职场上要学会相信领导

王刚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事业部总监助理,任职六年,一直兢兢业业,对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中的问题都积极地献言献策。他雷厉风行、高效率的作风让很多人佩服,公司大部分人都知道事业部有他这样一位能人。

前不久,公司筹备2009年的上市计划,事业部总监被调任,职位悬空,公司准备在该部门中级岗位的人员中选择继任者。在几位候选人中,大家一致认为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资历上,王刚最占优势,因此都很看好他,更有一些同事开始称呼其为“老大”。

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王刚心里还是在暗暗自喜。六年的努力终于要登上新的台阶。然而,当人事任命发布下来时却出乎大家的意料,项目经理陈鹏被提拔为总监。

王刚很是沮丧。丢面子不说,他不明白公司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到公司才三年的人。当然,也许陈鹏的能力不比自己差,但对公司业务规划的了解肯定没有自己强呀!“我一直做总监助理,对事业部各个项目都很了解,为什么会选他?”

关于陈鹏

对于陈鹏来说,三年的时间里从策划主管到项目经理,现在又被提升为总监,职位和薪水在飞速上升,何况他才28岁。

他的职业发展跳跃式完成,但这样的提升不能简单归结为“运气”二字。各种大小的比赛常常会在最后杀出一匹黑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获得胜利。支撑黑马赢得胜利的,肯定还是步步而来的实力。

刚进公司时,陈鹏负责项目的营销、策划部分。初入公司时,正赶上部门竞标一个大客户的两个项目。客户在市场拥有很高的声誉,接下这两个项目对提升公司形象有重大的作用,所以集团公司对这两个项目很重视,应标方案由事业部负责进行。

其中一个项目是公司的专长,比较有把握,而另一个项目则相反,公司没有专业的执行经验。在众多高手面前,事业部的获胜率较低。于是,公司的指示是尽力争取,就算拿不到项目也要有出色的表现,给客户留下好印象。

做一个必败的项目,还要维持公司的形象,维护好了没人夸奖,相反,如果评价不好反而会惹恼上司。当时,部门内没有人敢接。王刚虽然碰到过类似的案子,但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时候,善于策划的陈鹏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尽力做好应标工作。

经过四个月的辛苦筹备,当竞标结果公布时,大家都很惊讶。两个项目都被公司夺得。集团公司很是高兴,不仅特地举办了庆功会,更是直接将还在试用期内的陈鹏提升为项目经理,管理这两个项目。

两个人的PK

可以看出,王刚和陈鹏的能力都不弱。以大众的眼光看,王刚的资力更占优势,可他究竟输在哪里呢?

谁敢接“烫手的山芋”?

“烫手的山芋”,在某种程厦上说就是机会。

一方面,你是在向领导表示能够挑战困难,能够为公司的利益考虑,这是向领导表“忠心”的机会。陈鹏接那个项目的时候,也许其他同事都是抱着“看好戏’’的态度,但这仅仅是同事的看法,领导绝对不会。领导看到的是陈鹏能够为其考虑,是一个真正能帮助其执行任务的人。

另—方面,你是在给自己成功的机会。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在职业发展处于上升期的职场人要敢于博弈。陈鹏通过在项目准备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形成了不拘泥于竞争对手的方法,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也赢得了公司高层的认同。

如果陈鹏不成功,王刚的表现则无可厚非。然而随着陈鹏的成功,王刚这个原本在部门中很被看重的人物,在领导眼早却蛮成了反面教材。

谁的能力更强?强中更有强中手。

王刚作为总监助理,监督执行的能力很出色,但作为总监,他的能力还不够。对于总监,除了要具备对内的统筹管理能力,还需要拥有对外进行业务拓展的能力。企业的业务和产品一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的,公司的业务有强势的和弱势之分,企业不仅需要将现有业务执行完善的人才,也需要拥有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人才。

故事四:永远比对方快一点儿

他毕业于黑龙江某小城市的一所专科学校,自然算不得名校毕业的骄子,但好在专业选得还可以:计算机。而他有一个小聪明,知道与其“样样通,样样松”,不如专攻一项做到最好。所以,大学最后一年,他选择了数据库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成绩显著。

临近毕业前,他到黑龙江省的一家公司完成历时三个月的实习。在前两个月里,他做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工作,很辛苦,但是丝毫不懈怠。有一次,领导看到他中午累得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突然有点儿同情这个小孩,但是他的学校实在不怎么样,不放心给他太像样的任务,于是就随便给了他一个,权当是实习成绩。领导说,这项工作一个月内完成就可以。

谁也没想到,三天后,他就完美交差,让人找不到一点儿差错。

领导吓了一跳,马上又给了他一个新任务,要求一周完成。两天后,领导就见到了成果。接下来,领导把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派给他,有几次是很紧急的工作,他都出色交出了答卷。还没到最后毕业的时间,他就被这家公司签走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有一次,该公司的上级母公司负责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员工回家待产,母公司听说他很有能力,就把他借调上去几个月,而他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个特别庞杂的东西。但是,幸运的是之前他自己出于兴趣和职业发展考虑,早就做了一个相关的软件,于是,对付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轻松了。当然,他并没有告诉领导提前准备,而是在众人讶异的眼神中仅用半个月就交了差,让母公司的领导赞赏不已。很快,张源潮就被正式调到了上级母公司工作,可以说是连升几级。

也许你会认为,他最后一次的成功源于幸运,因为他提前做了准备。但是,职场中取胜之道往往就这么简单:永远比对方快一点儿。

故事五:高手应聘

某公司要聘请一名品检员和一名会计员,可能是因为笔误吧,在招工广告牌上均写着:“要求身高16﹒8米以上”。

A先生前来应聘品检员一职,在填写了求职申请登记表后,A先生向此招聘负责人指出了招工牌上的笔误,并说:“以后不要发生这样的笔误了,这有损公司的形象。”负责人听了,脸上绽开了满意的笑容,点头道:“是的,我们的确是把1﹒68米错写成了16﹒8米,不过这是我们故意写错的,目的是要面试一下应聘者做事细不细心和有没有指正错误的勇气,现在你已经过了面试这一关,你被录取了。”A先生听了,大喜,忙连声称谢。

A先生应聘成功的一幕凑巧被一旁的B先生目睹了,B先生是来应聘会计职务的。B先生也学A先生那样,向此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道出了招工牌上身高要求的笔误。正当B先生满怀期望会听到赞许的话时,耳边却传来招聘负责人的话:“对不起,先生,经过我们特殊的面试,你不适合在我们公司任会计一职。”B先生听了,百思不解究竟自己在哪方面不合格。

就在B先生发愣时,又有一名C先生前来应聘会计职务。当C先生把填好的求职申请登记表毕恭毕敬地呈给此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后,便立在一侧默不出声。

招聘负责人看了一眼C先生所填的求职申请登记表,立马似发现了旷世奇才,笑眯眯地频频点头道:“我们公司正要请你这样的会计,经过面试,你已经被录取了。”

愣在当场的B先生回过神来,把目光瞄向了C先生填写的求职申请登记表,只见在“身高”一栏写着:本人身高18米。

B先生把目光移向了C先生,觉得眼前的这位仁兄真是一位巨人。

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