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励志 > 职场励志的哲理故事5篇精选

职场励志的哲理故事5篇精选

时间: 芷晴2 职场励志

职场励志的哲理故事5篇精选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的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场励志的哲理故事5篇精选

故事一: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

我的办公室结构简单,一个上司,四个“兵”。这四个里头,有一个最与众不同,且叫她小A。

小A能力未见得出色,最大特点是舍得“做”——甭管可行性如何,小A经常给上司出点子;任何一件工作,她执行的过程中至少汇报十次;对上司的家事,小到水龙头坏了,大到孩子考学,A比自家的事还上心;双休日,大家都唯恐电话响了,又被喊去加班,唯有她,加班时对上司说“您让我做事是看得起我”;即便不加班,我们也时时看到她挽着上司的胳膊,不是介绍超市的打折商品,就是要陪上司去某家美发店烫头。

话说回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时间一长,结果自然是小A成了上司最铁最贴的“嫡系部队”。剩下的三个人,工作其实都算得上尽职尽责,但和小A高度的“责任感”与“工作热情”相比,还很有差距。上司有小A做标杆和坚强后盾,会今天张某、明天李某的批评批评,督促督促。“你们的潜力都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呢,多向小A学学。”这是上司原话。

其实我们做的事不比A少啊,看来,光傻做还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像小A那样,至少可以上司叫的时候答应得快一点,上司说话的时候笑得甜一点吧,不然年终奖拿的比小A少太多,老看领导脸色,不划算了啊。

不久,单位发生人事变动,小A调走了,调进一个小H。

小H和小A的性格差异就如同南北两极。她既不会对上司多一个笑脸,也绝不关心上司家事,她从一个很清闲的部门过来,没什么上进心,所以手头的工作都干得不紧不慢,拖拖拉拉,能敷衍则敷衍。这么一个人替换了小A,上司非常郁闷,不时“敲打”小H,但H非常自我,不轻易改变,基本上上司或明或暗的批评和期望,她都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松了一口气的是余下的三个人,小A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压抑,这下好了,有了小H这个参照系,我们每个都算是表现不错。

日子一长,大家也懒散了许多,慢慢恢复了本性,上司喊的时候,步伐又从小跑变成了走,渐渐忘了一件事情多次请示汇报,忘了再给上司送免费的电影票。万一上司有个什么不高兴,大家知道,一般的开火对象是小H,主要因为她替代小A,致使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工作环境改变。缺点是,小H不能完成的工作,不得已常常要摊到其他三个人身上。大家又发现,上司也变了,她对小H以外的几个人,开始和气得多,她不希望大家受小H的影响,变得和小H一样,那就不是工作氛围的问题了,单位会没法正常运转。

我不喜欢小A营造出来的办公室氛围,也不欣赏小H的职场作为,只是从她们身上我惊异地发现,原来一个人可以对一个集体有如此大的影响,原来,我们不仅仅是可以去适应,还可以去改造。

总是以红尘万丈、江湖险恶、个人渺小、强权势大为理由,忘记和忽略我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力量。

既然如此,我不愿做小A,也不愿做小H,我愿意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尽职、尽责,无须奉承,春暖花开。

故事二:特权,不是给你用的

10年前,我是广告公司的普通职员,月薪1500元。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同事就是阿蓉,她不用打卡,不用坐班,更重要的是,她月入过万。从其他老同事的口中了解到,阿蓉是在这家公司刚创立的时候入职的。一家广告公司的横空出世,不仅需要老板有实力,有一定客户资源,更需要能处处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的员工,而阿蓉就是那样的员工。

她不仅一人做出了整个业务部80%以上的业绩,在因公开销方面也总是能省则省。一年后公司进入正轨,阿蓉理所当然地成了业务部经理。阿蓉做了经理之后,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早早到公司提前准备拜访客户的资料。

那时候的我,常常不明白阿蓉为什么这样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懂得利用特权边工作边享受……有次跟阿蓉去见客户,在路上,我表达了内心的困惑。

阿蓉说:所谓特权,其实都是给遵守制度的员工的,特别是在私人企业。老板认可你,就会给你一定的特权,也有可能随时收回。如果我真的像你想的那样,天天睡到自然醒再来上班,工作自然就没有热情和激情。现在我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准时醒来,良好的生活规律让我有好的身体,也让我拥有不变的工作热情。而且,如果我总是不在公司,老板找不到我,恐怕他很快会收回特权了。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到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策划主管。这是一家集展会、网络、DM杂志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我加盟时,正是新一期展会马上开展之际,大量工作都堆在案头。在和相关的同事沟通了之后,我把近一周所要完成的工作一项一项列了出来,然后从物料准备到流程制定,我都逐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老板看到我写的工作安排说:“好好干,思路挺清晰。”

所有的工作进展都很顺利,但就在开幕式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原来准备在广场上举行的开幕式并没有搭建遮雨篷,也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个意外情况。虽然这事儿不是我负责,但看着总统筹着急的样子,我主动找到展馆负责人,请他们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将开幕式背景板移到展馆中间的大厅。在大雨倾盆之际,开幕式在展馆大厅中顺利举行。

我也因此受到老板嘉奖,入职不足一个月的我,提前转正。转正就意味着加薪,意味着有了五险一金的福利。

两年后我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我也有了当初同阿蓉一样的特权——不打卡,不坐班,有事无须请假……所有的同事都羡慕不已,一如当初的我。

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上班这几年来,除了一次大堵车之外,我没有迟到过。和当初的阿蓉一样,我一直像一个刚入职的员工那样要求自己,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那些特权。

因为我知道,特权不是给你用的。

故事三:你的木桶能存多少水

我经历了人生中作为招聘者的第一场招聘会,第一次坐在了发问的这一边。看着一张张殷切的脸庞,我的任务却是提出一堆让他们眼里的光芒收敛起来的问题。

遇到一个女孩,说了一通自己的特长之后,我看着她的简历说:“你说你会Indesign软件,可你连软件的英文都拼错了。”那个女孩脸红了红,说:“哎呀,这是昨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所以可能拼写有错误。”

那一刻她已经失去了面试的机会,因为她可能以后在工作的时候借口说来不及而犯错误。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张“毕业生推荐表”,上面的推荐语也几乎千篇一律。这张毫无性格的推荐表,并不能多么帮助一个人获得他的工作。

如何告诉面试官“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呢?至少要让看简历的人知道:除了成绩优秀,你也明白什么是社会,你能力出众,你能够奉献,你清楚公司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你愿意服务大家。

一个学生会主席递来一张简历,上面写着她的社会实践:“组织过某个大型的国际学生会议,与伦敦、纽约、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句话无疑是一根长长的木板,但是我要敲打一下它的可靠性。

“你是怎么联络这些著名的大学的呢?”我问。

“嗯,给他们发e-mail啊,国外的大学网站做得很好的,上面都能找到相关的信息,发信去邀请他们来参加会议,有回应的就继续谈。”她说。

嗯,看来这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过群发邮件然后守株待兔。这根木板立马短了一寸。

“那你具体做些什么事情?负责哪几个环节?”我继续问,我想知道她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

“哦,我就让我们组里相关的负责人去做的,他们得到回应之后,我去申请经费。”

“那,其实你没有亲自与伦敦、纽约、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咯?你做的事情就是打报告咯?”

“话不是这样说的。你说世博会,大家肯定说是市长办的,不会说是底下哪个具体的人做的……”她辩解着。她本可以详细说一下她的组织能力,或者强调一下她如何协调整个活动。可是她却如此辩解,我无语地看着她,眼睁睁看着她的长木板成为了一块短木板。

给我留下印象最好的一个面试者,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她的简历老老实实,当问到会不会某个软件的时候,她很诚实地说:“不会,但是我可以学。”她要回了她的简历,说等她学会了那个软件之后,拿着作品再来面试。这一刻,她已经赢得了她的下一次机会。

如果想去一个公司做事,那你要能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你有踏踏实实的业绩和实践,你的木桶里存储着足够多的水。

故事四:我凭什么沮丧

老板的办公室在新加坡,我并不知道他来了台湾,更不知道总部其他同事也来了。电话中我没有多问,挂上后立刻换衣服。我知道:这是大事。

二十分钟后我走进饭店咖啡厅,寒暄过后老板冷静地说:“Tom,台湾分公司必须裁员。”

我回想起半年前,进入MTV台湾分公司的第一天,老板帮我办了一个风光的Party。五十位同事齐聚在会议室,老板高调地介绍我,同事们掌声响亮,甚至有些夸张。我像得奖者一样一边挥手一边走上台,然后简短却坚决地发表了我对公司未来的愿景。我看到台下半信半疑的眼神,我提高音量,试图把大家的怀疑压下去。讲完下台,掌声比上台时更响。但我没有得意,只有压力。当我接下MTV董事总经理的职务时,老板明确地告诉我他的期望:我请你只为了一件事——增加公司的利润。

多么直接、诚实的期望!他没有要我打造品牌、没有要我振奋士气,他没有要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他只要所有老板和股东最需要的,也是所有专业经理人最应该给的“利润”。

上任后,我才发现“增加利润”并非那么容易。方法很简单,开源节流而已。但实行起来,四处碰壁。

“开源”就是要多卖广告。境内广告主买广告时以收视率为标准,MTV是专业的音乐频道,虽有忠实的年轻观众,但收视率比不上一般综艺台或新闻台。收视率不好,广告就难卖。

“开源”困难,“节流”就重要。公司有五十人,每月的固定成本是沉重的负担。“裁员”这敏感的字眼,像农药或味精,看不到,但一直在那里,洗也洗不干净,直到某一天爆发出来。

上任半年后,它爆发了。在远东饭店,老板说:“Tom,我们需要你留下来,但公司必须裁掉一些人。”老板打开桌上的数据夹,拿出一张纸,“这是我们建议的做法。”

听到自己没有被裁,我的紧张消退了,但立刻涌上的是沮丧。

他打开的,不只是数据夹,也是一罐小虫。建议做法包括裁员名单,我看着那张表,上面一个一个的名字,像虫一样,从我的眼睛,爬进我体内,接下来几天几夜,不停啃噬我的内脏。

我已在外商公司工作十年,看过裁员的场面。大家都喜欢雇人,没有人喜欢裁员。我们喜欢把裁员的老板看成猪狗不如的冷血动物,但他们也只是在执行资本主义中一件不悦的差使。资本主义也有很多快乐的事,如高薪、红利、股票选择权,但裁员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对资本主义,对于“裁员”本身,并没有情绪反应。当时我在远东饭店之所以沮丧,是因为连建议的裁员名单都出来了,我却从头到尾毫不知情。以至于几天前,跟同事一起吃晚饭,酒酣耳热之际,我还拍拍同事的肩膀,毫无保留地激励他们说:“我挺你们,我们一起大干一场!来,我先干为敬!”

那晚的会议结束后,老板送我走出饭店。他说:“Tom,公司对你还是有信心的。这次整顿后,我们一起再把公司做起来。”我没有响应,面无表情,坐上出租车。回家后,我的沮丧慢慢变成冷静的分析。

我凭什么沮丧?凭什么摆臭脸?这并没有不公平。公司付我高薪,给我福利,事先就说得很清楚:增加获利。我也答应了,薪水也拿了、花了。现在我做不到,公司亲自来做。天经地义!我做不到,要让总公司的主管牺牲周末,大老远飞来收拾烂摊子,是他们该摆臭脸,不是我。

故事五:兼职是最好的试验场

杨锐2007年考入西华大学,如今他已经成为“大老板”了,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呢?原来他是从兼职走出来的,他先后做过20多种兼职,他因此被称为“兼职王”。

杨锐家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艰苦,于是他一上大学,就想一边学习、一边兼职。但刚开始,他为人内向,不善言辞;相貌不帅,不敢尝试;担心能力,患得患失;自尊心过强,害怕失败……是兼职改变了他。

做兼职先是发传单,他开始认为这项工作应该很简单,他站在路口见人就发,可是一看传单的内容,与他们无关,就扔了,为此他的传单被丢得到处都是。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去发,他是豁出去了,渐渐地他壮着胆子,绽放了笑脸,张开了嘴巴,渐渐地他的传单有人接了,有人看了,给商家带来了效益,他成功了,也就更有了信心。

之后他到了一家洋快餐兼职,他被安排到大厅工作,及时收拾客人用餐后留下的垃圾,保持大厅的整洁,同时还必须兼顾厕所的卫生。

他在洋快餐店兼职,学到了很多东西,那里工作节奏非常快,很锻炼人的反应能力、记忆力。这份工作让他迅速地成熟起来了。

之后他又做了手机促销员的兼职。在刚开始时,他有很多东西不懂,无论是对产品性能的了解,还是应对顾客的技巧经验,都有很多不足。他除了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介绍产品令他口干舌燥之外,一些难缠的顾客也令他郁闷。有的顾客在了解产品性能时,会在言语上很不尊重促销员;有的人会打断促销员的介绍,故意问一些奇奇怪怪和产品不相干的问题刁难促销员,有时他们还会嘲笑促销员掌握的理论知识没有自己多。有的顾客素质低无理取闹鸡蛋里挑骨头,甚至骂骂咧咧的。开始他受了不少委屈,几次差一点跟顾客发生冲突。但他学会了忍耐。在面对批评的时候,他渐渐地可以虚心接受,学会忍受。做销售让他学会了遇事不乱阵脚,还能教会看人,和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这项工作还让他变得有耐心,有礼貌,有修养,很好地考验了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

就这样,他先后做了20多份兼职工作,最多的时候同时兼5份职。面对困难的时候他总能够愈挫愈勇。这不仅解决了他的经济问题,从大二开始,他就再没有向家里要过钱,还得到了最大的锻炼。

大二后半学期,他渐渐地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一次他逛街发现到处都有情侣服饰专卖店。他想全国有6000多万的光棍,而现在还没有一件属于这个群体自己的衣服。他敏锐地发现了“单身服饰”的空缺市场,于2009年5月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单身派”品牌。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杨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今年他的连锁店的规模要达到20家。

想在学校就体验真正的商战,想先人一步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兼职是最好的试验场,也将得到最大的锻炼。兼职门槛低,却可以体会工作的辛苦,锻炼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考验耐心和毅力,加深责任感,让人最快地成长与成熟,这些经验将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是事业的基础,腾飞的翅膀!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