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哲理小故事2020精选5篇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小故事却蕴含大道理,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哲理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着装理由

春秋时代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大臣们都争先恐后把自己打扮成紫罗兰出场,一时朝野江湖俱以紫色为尚。可以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和天子保持一致,不止审美问题,更是前途问题。

时至今天,大多数人终于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了,民间流行色却还时不时受到一些镜头人物的影响。这些跟风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词语:“影响力”。大到世界,小到公司。然而对现代职场人来说,穿了和国家领导人颜色不一样的衣服没事,可要是忽略了公司领导对衣着风格的态度,却有可能遇到情况。

有位友人,所在公司老总着装喜欢端正严肃,可初涉职场的他偏偏上班第一天就休闲打扮,结果老总和他的首次沟通就包含了对服装审美的交流,明确告诉他这般着装与公司风格不符。后来尽管他确实有所改变,但是领导的第一印象,却很难有质的改变,几年下来往往是批评有余,擢升无望。

等到这哥们愤而离开再换一个工作时,基本全天候西装出镜,即便是夏天也坚持每天都穿着正装短袖上班,于是新的领导对他的态度端正十分肯定。后来领导约见客户的时候,他陪同的机会也多于和他实力相当但是着装不如他正式的同事,即便别人随后也开始穿得一样正式,但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个人永远是他,他的事业自然也峰回路转。

一次饭后他坦言,当初让他扔掉学生时期穿惯了的休闲装,披上直线条的西服和硌脚的皮鞋,真是极不适应,但是和后来在公司里遭遇的那些不爽比较起来,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穿西服哪怕你穿得不舒服也没人说你不对,可若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穿,等到你知道不对的时候,就不止是不舒服那么点事了。”

2、你被拿住了吗

老板不喜欢你,在决定你的职位与报酬时,对你的能力与贡献都视而不见,愣是把你压制住。你愤愤不平,很想甩手走人,却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这时,你心中虽对老板恨得牙痒痒,却又不得不强作欢颜,迎合老板。

假如你有一家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电厂的存煤即将告罄,而身为电厂老板的你,无法从附近的其他煤场获得替代原料。要补充的煤炭又迟迟拿不到手。电厂马上面临停产的危险,你着急上火却又无计可施。

相信大家对这类现象并不陌生,也许你自己也经历过这种事。换个说法,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一方被另一方“拿住”了。拿住的一方占据主动权,而被拿住的一方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果被拿住的一方要离开,必然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在利益上要向拿住的一方让步。

为什么生活中总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济学家们认为,其实在人们还没有进入这家企业,或者还没有投资建电厂、钢铁厂的时候,大家总是有很多的选择,并不容易被别人“拿住”。而一旦实际的投资行为发生,各种可能的选择就会消失,转移投资的成本又很大,双方就容易出现“拿住——被拿住”的情况。

职场中的求职者们也是如此。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对单位的业务、管理、领导与同事的工作习惯都非常熟悉。这些关于本单位的知识与处理同事关系的能力,能够让你在本单位工作起来感到得心应手,但并不能使你在其他单位的工作效率更高,这些知识与技能作为你的人力资本,具有为本单位服务的特定价值。但你去了其他单位,这些关系、人脉就没用了,而你很可能在新的单位就吃不开。这时,你的老板很可能就会因此而“拿住”你了。

3、四百份简历换一份工作

穿着廉价白衬衫的我,在那些穿工作服打领带的出纳身后一站就是一天,当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套那样的工作服。

投出的简历有些得到了回应,更多的则石沉大海……当一家小公司答应录用我时。我竟是如此感谢上天。

你其实什么部不是

那一年,我从全国最好的学校毕业,学的却是一门偏到除了留校读硕读博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的专业。当同学们或是留校,或是拿着新鲜的三方合同走出校园,而我,在经历了一连串应聘失败后,拖着行李回到了家乡——和我一起回去的还有档案关系和曾妄想留在北京的户口。

那时的我心灰意冷,羞于在任何一位亲朋面前提起我是某某大学毕业,那是一个在4年前让我身披无数光环的名称。

一年的时间,我失业在家,成了名牌大学毕业的无业游民。

后来,母亲在家乡为我谋了个银行的宴习机会。我便开始了自己短暂的出纳生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金融的人,在银行里跟着柜员们学习本票支票电汇,为他们打起了下手。连自己的办公桌和电脑都没有。每天打游击一般站在别人身后看他们出票入票。那时穿着廉价白衬衫的我,在那些穿工作服打领带的出纳身后一站就是一天,当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套那样的工作服。

有一天。我终于熬出头了。我在毕业前海投的简历中,竟有一份在一年半后被某个世界500强跨国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拿到桌面上。于是。我得到了一个试用期月薪2500、在世界同行中最牛的公司做项目执行的工作机会。

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出差3个月,公司去了一个6人的小组,我是其中的项目支持。压抑了1年的浊气在这里似乎得到释放。

我性格中总是有那些纵容自己的因子,灰暗一年后,环境的变化在一瞬间天差地别。那是一种暴发户式的冲击,我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背运,于是纵容自己吃喝玩乐,在关键问题上与组长相悖。

当时我躺在酒店的大床上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我近况后,她在我的洋洋自得里对我说:“你其实什么都不是,因为你什么都不会;你还没到享受的时候,也没到自得的时候,你现在需要学习。”可是。我真的太自得了,毫无意外,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出差回去后就夭折了一一没有通过试用期。

我被打回了原型,但我不能告诉父母我被解雇的事。我告诉他们我很好,工作条件很优越,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可事实上,我已经三餐难以为继……我退了原先租的房子,找了城郊一处600块的两居合租。我住小间,没有暖气。

窘迫的日子

接下来,我像大部分无业游民一样涌进人才市场,全程跑完备大招聘会并递上简历后,心里还是担心没有公司青睐。又没有电脑,为了能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就天天在网吧投简历,差不多投出去四百多份时,身上的钱快花光了,于是开始向家里变着法要钱。理由繁多,如一次要交半年房租,钱不够等等。

投出的简历有些得到了回应,而更多的则石沉大海。一个非应届的,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很难有公司眷顾。而回应我简历的,则基本是一些千奇百怪的。窝藏在居民小区里作坊式的小公司。

这时,有一家很大的公关公司对我表示了兴趣。他们想把我培养成一名文案。应聘的程序严格而繁琐,我通过了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口试和广告的相关面试,我意识到,距离爬出深渊只有一步之遥。

可这一步最终却没有迈上去。总经理只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对于公关行业有什么看法。我茫然。她留给我一份作业,让我回去用ppt写一份提议,关于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

4、正面谈判,侧面签约

有位商界的朋友对我说,当他跟人谈生意的时候,一定要面对面坐。因为那样可以看见彼此的脸。便于察言观色;面对面也比较冷静,适合讨价还价。

但是,只要谈成了,签字的那天,就算在同一张桌子,他也一定改坐到侧面。因为这样比较亲近。一份份要签字的文件,不像面对面坐,是递过去,而是轻轻地挪给对方。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说如果要签字了。他还面对面坐的话,很奇怪,对方可能临时又提出一些问题,比较起来,相邻而坐,问题少得多。大概因为面对面的感觉比较硬,侧坐感觉比较软,有些枝节问题,侧坐的时候,对方话到嘴边就吞回去了。

5、初入职场,琢磨啥都别琢磨人

两个职场新人一起进公司,一年后,一个担当重任,一个原地踏步。对此,公司人事部经理感慨道:“职场新人的首要任务是充实自己,干好工作,做出成绩,而不要将太多精力花在揣摩老板的心事上,应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那年,大学刚毕业的聂伟和陈治刚同时进入该公司,做销售工作。聂伟言语不多,在公司时,上网收集资料,和客户电话沟通,和同事谈的大多是工作。相比之下,陈治刚则显得八面玲珑:夸女同事衣服好看,与男同事称兄道弟,更不忘抽时间陪部门经理“搓搓麻”,似乎颇有人缘;他也因此了解了颇多“内幕”:某某是靠谁的关系进了公司,某某的奖金发了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聂伟的业绩开始领先于陈治刚,同样提出方案,大家对聂伟的方案讨论得很详细,对陈治刚的方案则往往“一笔带过”。就这样,总经理对聂伟赞赏有加,不久就提升了他。

喜欢琢磨人,大概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特色。林妹妹就是心眼太多的人:今天想宝哥哥怎么和我说了一句赌气话呢?明天想宝姑娘怎么又有事没事往宝哥哥跟前凑呢?后天又被史姑娘调笑宝哥哥的一句话吓了一跳,回潇湘馆琢磨得一夜睡不着。其结果是尽管她聪明绝顶,可也未能干出点事来,反倒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紧张。

过去有句老话:“君子做事,小人做人。”小人做人是指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琢磨人上面,比如哪位领导有什么背景、最近有什么升迁或者喜庆事情、有什么喜好憎恶、家人姓甚名谁、家住哪里、电话多少等等,他们科就是一本活的领导联络图。至于其他人,谁跟谁是一派的、谁是他的竞争对手、谁有什么家世背景、谁有什么稀奇隐私,他会弄得一清二楚,然后他有目的、有选择地溜须拍马,投靠派系。这些人,不想脚踏实地地去工作,总想走“终南捷径”,投机取巧,专干一些讨好领导的“营生”。可如今更多的老板,最怕琢磨人的人,总是敬而远之,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甚至会及时把他们扫地出门。

其实,人是琢磨不透的。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他们各自不同,皆具个性。人总是在巧妙地掩饰自己,另外人还具有多面性,所以说人是琢磨不透的。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千万不要去研究人!

再说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在揣摩老板的心理,观察领导的脸色,领导咳嗽一声,心都要跳几下,不落下个心力交瘁才怪!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讲的就是一个小官吏的故事,他不小心打喷嚏打到一个大人物身上,道歉后还成天揣摩人家的心理,一会儿认为人有会对他那样,结果被自己吓死。

品德正派的人,琢磨事;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喜欢琢磨人的人,看起来是事半功倍,其实是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自断前程。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