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小故事大道理2020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小故事大道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场小故事大道理2020

故事一:专家面向求职毕业生提出四点建议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就业网站上出现了一封面向广大求职毕业生的信件,信件中,就业指导专家从求职心理、求职准备、求职细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该信件指出,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会遭遇到社会关系、地域、户口以及名校等许多无形的壁垒,对此,大学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埋怨和有侥幸心理,应踏踏实实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以帮助自己成功求职。

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应做的准备包括:

一、放低要求,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录用毕业生的单位要委派人员,对毕业生大量投入成本进行 培训 、教育,对其进行社会化训练。刚毕业的学生不仅不能立即独当一面地工作、给组织创造价值,相反,用人单位还要在其身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教育 培训 毕业生,使其胜任岗位工作。因此,对用人单位,大学生应该抱着感恩的心,要感激它给了自己就业机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写简历及自我推荐信要诚实。

应尽量用四号或小四的宋体写简历,黑色即可,不要用大号字体以期待引人注目,更不要用花哨的颜色或字体来写。 简历 不是广告,要用老老实实的风格。内容一定不要有任何虚假,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吹捧自己、抬高自己。即使家庭很贫困,也不要自卑,要老老实实填上去。自己的经历,家庭成员等都要如实说明。

三、履历表、问答、薪酬填写要认真。

招聘单位要求填的他们设计的履历表和问答应该逐栏填写,不能有任何一栏空着,否则会被认为做事马马虎虎,或者认为不尊重他们。回答提问时,必须对每个问题诚实回答。

四、要甘愿从基层做起。

每个单位在确定了自己的愿景、使命、战略后,需要各种职能的专家来帮助它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他们花钱请来人员,是作为本岗位专家的身份来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还不能承担起这些本来应该担负的责任,还需要长期的磨炼、学习、进步。无论大学生的专业多么难以找工作,而这个岗位总是需要人去做的,只要自己心甘情愿地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地学习、进步,提高技能、态度积极、改进理念,就一定会被录用。

故事二:毕业生:要求不高 定位不清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各大招聘会发现,目前求职的毕业生大都“放低身段”,抱着比较务实的态度找工作,但同时普遍存在自身定位不清、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招聘单位则呈现重“证书”不重学历、重经验不重专业的倾向。

“我期望值不高,找个一月一千多的就行。”今年从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王再鑫说,“一开始薪水不重要,关键是看以后发展。”在记者采访的本科及大专毕业生中,大部分人期望的薪金为一千多元,并表示不一定要去大公司,积累工作经验更为重要。

虽然要求不高,但从毕业生的求职意向来看,很多人还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与求职目标,在找工作时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招聘会上,大部分毕业生说不清自己想要一份什么工作,对未来发展则更欠缺规划。

“我没仔细考虑过,希望找一个稳定的单位,环境好就行了。”从辽宁某大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小王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来北京找工作也只是因为“大家都想来这里,我以为机会多,工作也会好找。”

“现在求职的大学生很多,但有想法的比较少。”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负责招聘的张经理说,“我们看重的是,大学生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做什么;一方面要务实,另一方面还要看得远。大学生中只有10%的人对此是明确的。”

与此同时,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表示,学生的专业没那么重要,企业最看重的还是个人素质和潜能。记者采访也发现,计算机、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中,有相当多的人都未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直接地对记者说:“你不觉得专业跟就业没多少关系吗?关键还是能力和经验。”

而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正是大部分学生最缺乏的。“企业都要求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而我们在学校学的都是纯理论,毕竟和工作中需要的不一样。”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财会专业学生小董说,“另外,企业也不是都很看重文凭,但像初级、中级会计证这样的证书很重要,看来以后还必须得考出来。”

故事三:拆穿求职过程中的潜规则

“霸王面”二面遭淘汰

五鱼(id),男,25岁,中科院半导体所应届硕士毕业生

前不久我得到了一个去一家知名it企业面试的机会,本来是特别想去产品部的,但网申时不小心投到了市场部,专业和兴趣都不合适,所以没得到面试机会。

但我不甘心,企业组织第一次面试时我就去“霸王”了(直接到面试现场“强行”要求面试),但面试官很忙,没有给我产品部的面试机会。等了3个小时,游戏策划的小组面试官出来说,还有1个面试机会,谁能回答出问题就可以进去。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d&d”和“dnf”有什么区别。众人沉默,我回答出了d&d是龙与地下城风格。然后成功进入一面霸王面。

面试中,我的表现不错,补做了一份游戏类的笔试题,得了61分,杀入了二面(第二轮面试),但因为没有很强的游戏知识背景,二面惨遭淘汰。我现在依旧是希望能有这个公司产品部门的面试机会。

点评:“霸王面”精神可嘉 但成功率低

一般来说,应聘者只有接到企业的面试通知后才有机会去面试,有的个性较强的人投出简历后虽然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但依然会直接到面试现场去找公司面试官“强行”要求参加面试,这就是职场中颇另类的“霸王面”。霸王面的“后果”无非是成功和失败两种,所以那些勇敢争取面试机会、积极展现自我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但一般传统企业、政府机关等招聘流程严格的单位通常不接受这种面试行为。突然闯来的“霸王”大都是在简历环节或笔试环节被淘汰的应聘者,说明他们某些方面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突然的造访会打乱面试官的时间表,通常对其当场申请的职位也缺乏针对性,大有碰运气的成分。所以即便得到面试机会且表现不错,成功率也很低。

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徐晔,女,27岁,国家机关公务员

今年公务员考试快出成绩的那几天,我特别紧张,后来查到自己拿了高分,但很快又开始更紧张了,一想到要进入单位的最终面试,我就觉得压力特别大,每天都在琢磨怎样才能给面试官们留下好印象。

我本想听大家的建议,去买一套深色正装,配上白衬衫,后来反复思量,觉得这个单位并不是每年都招新人,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单位“80后”不多,我要是穿得太像外企ol或太老气横秋,可能都不是单位喜欢的style,还是给办公室领导展现自己朝气蓬勃的一面比较好,于是选择了穿一件样式并不夸张的绿色毛衣。面试那天我特意化了淡妆,自我感觉还不错。一进面试房间,几位面试官就不约而同交换了眼神,我心里一阵窃喜,立马就更加自信了。

最后我在十几名面试者中拿到了第一名的面试成绩,求职成功!后来在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我还成功应聘了几家规模各异的民营企业,针对不同单位的特点,让hr看到新鲜的亮点是很重要的。

点评:展现个性要有限度

面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特色突出,在通过简历和笔试选拔出来的同一批竞争者中,可能大家的能力和状态都很接近,那么你面试时的表现要有别于他人才能让面试官对你印象深刻。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能让别人很容易记住你。除了在服饰上做到合理范围的出彩之外,开场白、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等语言沟通环节,也要注意使用一些风格明显的词汇,不要说套话空话浪费时间。当然,突出自身特色的前提要建立在对应聘单位的风格、要求、组织文化的了解上。展现个性也要有限度,如果有失美感或有违应聘单位的用人需求,就弄巧成拙了。

故事四:如何在应聘时崭露头角

“从10月底第一次招聘会开始,我已经参加了n个招聘会,n个笔试,5个面试,却得到了0个offer。经过了上星期的低潮后,现在心里越来越有动力了。好象很开心的样子。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回光返照啊?”

看到这张帖子,我想到了许多今年毕业的朋友,他们也在这样的痛苦中不断经历轮回。我佩服他们的执著,但也更希望他们在求职的时候更富于理性。

学习“田忌赛马”

招聘会上一些单位总是门庭若市,那些热门岗位更会出现一天收到上千份简历的情形。应聘这些岗位的成功者到底是哪些人?根据二八原则,20%的应聘成功者来源于那些知识、技能、能力都很突出的人,能够与其竞争的人非常少。另外80%的应聘者水平相当。在这80%的人群里竞争非常激烈,被淘汰者大部分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不尽相同。一些企业可能对某方面要求比较高,而对另外一些企业而言,这一方面或许没有说服力。例如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数字比较敏感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到了律师事务所可能无用武之地,因为律师事务所对人才的推理判断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招聘标准是不同的,极富个性化。

如果把应聘者的竞争比喻成田忌赛马,20%的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知道自己哪方面强,哪方面一般,哪方面弱的人。他们选择应聘一个能够最充分展示自己最强竞争力的岗位,以他们的优势与人竞争。无疑,竞争的结果他们是最强的!

因此在择业前,毕业生不妨考虑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这样才能像田忌一样,将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相对弱势进行比较,成功的把握会更大。

试着“伯乐相马”

招聘会上的企业往往多达一、二百家,毕业生不可能对所有企业都了解,那么到底向哪家企业投简历呢?这时,你一定要有“伯乐”般的眼光。

如何做“伯乐”?首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工作目的。是看重赚钱,还是看重学习知识,或是看能否丰富自己的工作背景、工作经验?从而做出选择:继续读书?进入外企?进入国企?进入大公司?进入小公司?不同的方向,将决定应聘者不同的前进路线。只有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将来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少走弯路,工作才会比较开心,才能一往无前。

其次,要给自己充分定位。自己是一个外向、活泼、善于沟通的人,还是一个内向、冷静、善于学习的人?因为性格定位决定着你的行业定位。做销售人员?做行政人员?做技术人员?做后勤人员?不同的定位,将影响应聘者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工作、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一生的职场成败。

故事五: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如果你现在准备毕业或刚刚毕业,我还是推荐你选择大公司作为职场的开始。首要的前提条件是你注定不可能接受一个小的结果,所以,不妨先到大公司中去学习锻炼一下。

在中国企业家心中,企业总是越大越好。不管选择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目标总是瞄着500强去的。

作为70年代出生的人,我从小也被灌输要服务大公司,当然,那个年代排在大公司前面的选择还有更大的政府以及国营概念。

大公司自然有大公司的好处,如果把给大公司打工也看作一个职业目标的话,服务于大公司就意味着你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各种福利保障,也就是说生存安全指数比较高。至于未来超额回报的收益,则主要看你在职场中的业务能力和政治技能。

小公司甚至个人职业,或者自我雇用,在我们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是不可想像的,基本上可以看作个体户。这说法并不是调侃,用友软件的创始人王文京1988年试图注册一家个人独资的公司。但当时的工商制度根本不允许。王文京只能把自己的公司降格为软件服务社,实际上的商业形态就是个体户。区里开会传达什么政府政策的时候,今天身价几十亿的王文京要和街头修自行车的一起开会。

王文京可以算作一个特例,目前仍然还活跃在中国it行业的巨头,多半是背靠大树成长起来的。方正后面有北大,联想后面有计算所,随后还有清华系等等。

也就是有了互联网,才让人们真的意识到可以空手套白狼,以小博大。互联网公司中,网易、搜狐、阿里巴巴、盛大、百度等,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空手套白狼的典型,其创始人也基本上成为了人人羡慕的知识英雄,虽然在富豪榜上越排越靠后,但总体社会形象还是要优于玩房地产的那帮人。

从2004、2005年开始,互联网创业达到了顶峰。这一轮的创业者除了自身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调动的资源。他们要能够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机会和方向,尽快的做出一点成绩,拿到风险投资后,才算刚刚开始。当然,更多人还是选择在校园招聘中寻找那些大公司,甚至选择出国深造后以海归的方式再进行职场选择。

无论是那条道路,最让我欣赏的是毕竟人生有了不同的选择。想当初,用刘索拉那部著名的小说来说,叫做“你别无选择”。

但是,这只是选择的第一步。换句话说,这种选择是在大公司中从小做起还是在市场中从小做大。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和人人奋勇刷新自己的财富数字的游戏中,允许从小而终吗?我很怀疑。

所以,回到话题的开始,如果你现在准备毕业或刚刚毕业,我还是推荐你选择大公司作为职场的开始。首要的前提条件是你注定不可能接受一个小的结果,所以,不妨先到大公司中去学习锻炼一下。

在大公司中,你除了增长的自己的业务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建立人脉关系并积累资源,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会随着的你的年龄增长越来越重要,远远超过你自身的能力增长。

当你有了可供启动的资金和资源,再创业也不为迟。不过,需要牢记的是,创业时一定要会遗忘自己在大公司里的做事风格和手段,因为生存环境、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我看见过最多的失败,就是把大公司所谓的成功经验克隆到自己的小公司中,最后死的很惨,还不得要领。

当然,给别人指路是一件最不靠谱的事,尤其是一个非成功人士。美国it圈擅长讲白手起家的故事,比如微软的盖茨、oracle的拉里、戴尔电脑的dell.不过,具有一定讽刺意义的是,今天您如果不是名校毕业的技术奇才或者著名商业院的mba,想进这几家公司比登天还难。

基于人类的智商、情商都是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奇才和蠢材都少的可怜,所以作为大多数普通人,还是在激情燃烧之前把自己想的更普通一些来得比较合适。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