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2021职场故事素材大全10篇

时间: 燕玲2 职场故事

其实有很多职场故事值得大家阅读,通过看这些职场故事,可以让自己了解更多的职场知识,懂得一定的职场道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职场故事有哪些_职场故事素材大全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职场故事素材大全10篇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一)

把梦想坚持下去,敢拼才会赢

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在创业的路上,怀抱美好的愿望,他们风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难。

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家庭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元。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2000年,当同学们还在高二的课堂上发奋学习时,孙竹林就已经坐不住了。学习并非他所长,他不愿意混到毕业然后托关系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高二还没念完,孙竹林就跑出去自谋生路了,他到煤场打过工,在理发店当过学徒,可一轮折腾下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的工作坚持不长久,虽然书念得并不怎么好,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后来他跟人学起了汽车维修,没想到这份工作他是越干越起劲,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为了学技术,2001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努力,孙竹林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不爱学习这么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静下心来看书,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并且乐在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坚定地说:“是兴趣,只要是你爱的工作怎么也不觉得累。”

2006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听说给人跑场子赚钱快,他便辞职给人跑场子,哪里有活一个电话,他立马赶过去。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他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千元,这些钱,成为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个店不能再开下去了,但他觉得自己积累了经验,拓展了人脉关系。处理完这一摊事后,他重整击鼓,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有人劝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后可能欠一身债,可孙竹林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从没想过还不掉这些钱,他执着地认为认真干就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凭着一股冲劲,孙竹林的店里慢慢从他一个人发展到五六个到七八个再到如今的三十多个员工,他成功了!现在,他把年迈的父亲母亲从农村都接到了城里,老人家感叹,村里的大学生如今还没能让父母享福呢,他儿子却做到了,儿子的奋斗让他们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乐呵的样子,孙竹林很欣慰,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二)

许我一个未来

十四岁,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却突然不愿上学了,并且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以此要挟父母。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村子里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都弃学了,随着各自的亲戚去城市打工,回村的时候,穿红着绿,光鲜亮丽。涉世之初的她们炫耀着外界的精彩与美好,我就这样一心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我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否决,先是严厉训斥,接着是苦口婆心,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父母的好言相劝无法撼动我坚定的信念,他们简单的语言和朴素的道理哪里比得上我对自由的向往?我如同一只待飞的雏鸟,早已厌倦了埋头苦读和父母的嘘寒问暖,心里充满了对天空的期待。

看着我不为所动的表情和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母亲只得摇摇头,叹了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

第二天,父亲走了进来,喜悦之情一览无遗。

莫非父亲同意了?我巴巴地猜测着。

“丫头,你先去上学吧!”听到这句话,我眼里刚燃起的那抹欣喜荡然无存,脑袋继而耷拉下来。

“听我说,”父亲继续说道,“再过几年,爷爷就退休了。刚才我和你爷爷商量过,等他退休了以后,就让你顶职,做一名小学老师。你这几年把高中读完,要不然怎么给学生上课呢?……”

听到这里,我眼睛一亮,在心里迅速地盘算着:把高中读完就可以顶职做一名老师?毕业后我可以有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爷爷是小学校长,确实退休在即,父亲的话不像是假的。看着我将信将疑的眼神,父亲信誓旦旦:“不信你去问问爷爷……”

我没有去问爷爷,但是我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对我来说,父亲给我许的未来比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更美好,更令人期待,我无限憧憬着那个日子的到来。

十年后,我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也没有去顶爷爷的职,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已有政策规定,不允许子女顶职,父亲不能,我也不能。

毕业之后的我在外打工六年后,考回了县城的公务员,一直被分配在农村基层工作,不怕苦也不怕累,不怨天也不尤人。突然有一天,和我一起考录的同事调回城里工作,而同样努力、同样优秀的我像一只落单的鸿雁,在偏远的乡村苦苦挣扎,却不得要领。

我走进领导办公室,满腹委屈地诉说着自己遭遇的不公平。一番劝慰之后,领导掷地有声:“这样吧,我向上级领导积极汇报,争取让你年底回城,但是你要安心工作,不能带有负面情绪。”

听到这句话,连日来积聚在我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似乎看到了希望,我赶紧保证:“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

两年过去了,领导好像忘记了这句话,根本没有让我回城的打算。即便如此,我也没有自暴自弃,仍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现在想来,是他的许诺,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就好像父亲当年的许诺一样,根本是不着边的海市蜃楼,为的,只是不想让我放弃自己。

他们,都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口,许了我一个未来。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三)

放大你的价值

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食品公司,生产辣酱注册资金只有十几万。但老总却很有信心,在单位的文化墙上写着要做这座城市辣酱第一品牌的豪言壮语,时刻激励着员工们前进的信心。

辣酱上市之前,老总寻思着给辣酱做宣传广告。他本想在这个城市某个热闹的街头租一个超大的、显眼的广告牌,标上他们的产品,让所有从这儿走过的人一下子都能注意它,并从此认识他们的辣酱。

但是当他和广告公司接触之后,才发现市中心广告位的价格远远高出了他的想像,他小小的企业承担不起这天价的广告费。

可是他并没有失望,而是不停地到处打探,试图能发掘出哪里有便宜而且实惠的广告位置。

经过反复寻觅,他终于看好了一个城门路口的广告牌。那里是一个十字路口,车辆川流不息,但有一点遗憾的就是,路人行色匆匆,眼睛只顾盯着红绿灯和疾驶的车辆,在这里做广告很难保证有多好的效果。打探一下价格,几万元。老总却很满意,于是就租了下来。

对于老总这个举措,员工们纷纷提出质疑,但老总只是笑而不答,仿佛一切成竹在胸。

旧广告很快撤了下来,员工们以为第二天就能看到他们的辣酱广告了。然而,第二天,员工们看到广告牌上根本就没有他们的辣酱广告,上面赫然写着:好位置,当然只等贵客。此广告价位招租88万元/年!

天哪,这样的价格该是这座城市最贵的广告价位了吧。天价招牌的冲击力毋庸置疑,每一个从这里路过的人似乎都不自觉地停住脚步看上一眼。口耳相传,渐渐地,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十字路口上有个贵得离谱的广告位虚席以待,甚至当地媒体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一个月后,“爽口”牌辣酱的广告置了上去。

辣酱厂的员工终于明白了老总的心计,无不交口称赞。该品牌辣酱的市场迅速打开,因为那“88万元/年”的广告价值早已家喻户晓。爽口辣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品牌。

老总把原先的口号擦去,换成了要做中国辣酱第一品牌的口号。一位员工问他:“我们还不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品牌,为什么就要换了呢?”

老总意味深长地回答说:“价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以体现,但价值的标尺却永远在别人手中。别人永远不会赋予你理想的价值,你必须自己主动去做一块招牌,适当地放大自己的价值!”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四)

终生受益的经历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

“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噢,是这样的,”老妇人说,“我以前在你们店里买了一张沙发,可现在它的一条腿掉了。我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帮我修好?”

“夫人,您什么时候买的?”

“有10年左右了吧。”

我跟父亲说,这位顾客想让我们免费为她修理她10年前买的旧沙发。

父亲吩咐我告诉她,我们下午就到她家里去修沙发。

我们给那位老妇人的沙发新换了一条腿,然后就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吭。父亲问:“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

“你心里明白,我想去上大学。可是,假如总是这样跑大老远地给人免费修沙发,到头来我们能挣几个钱呢?”

“不能那样想,你得尊重你的客户。况且,学着做一些修理活对你没有坏处。另外,你今天错过了最重要的一个细节。我们把沙发翻过来后,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上面的标签?其实,这张沙发不是我们店卖的,而是从西尔斯家具店买的。”

“你的意思是,我们为她修理沙发,一分钱不收,而她根本就不是我们的顾客?”

父亲看着我的眼睛,郑重说道:“不,现在她是我们的顾客了。”

两天后,那位老妇人再次光临。这一次她从我们店里买走了价值几千美元的新家具。

如今,我在销售行业已经干了30多个年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给不同的公司做销售代理,而我的销售业绩在这些公司的代理中常常是最好的。我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是因为我总是抱着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客户,而这多亏了多年前那个下午和父亲一起修沙发的宝贵经历。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五)

局长永远是第一

办公室的丁主任是个人精,他深谙官场法则,但凡局里写通知、发通报,甚至写礼单,只要涉及到姓名的,永远把鲍局长摆在第一位。

这年,局里投票选先进个人。这下,丁主任可愁坏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候选人都按姓氏笔画,自己姓“丁”,笔画最少,一不小心,就得排到鲍局长前头了。这可不行啊,他思来想去,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果然,名单公布出来,鲍局长的名字还是排在第一。大家细看选票最下面,有一行小字:姓名按拼音排列。

很快,局里举行职工运动会,规定每个人都得参加,最后还要张榜公布成绩。为此,丁主任又遇上麻烦了,局里新调进来一个副局长,姓安。如果这次再按拼音排,鲍局长可排不到第一位啦!

不过这也难不倒丁主任。当打印好的运动员名单发到各科室时,大家又发现:鲍局长还是排在第一位!有人便问丁主任,这次是按什么排的顺序。

丁主任一本正经地回答:“按体重呀,很多国际体育赛事都是这么排的。鲍局长218斤,局里没人比他重,自然应该排在第一位!”

没过过久,全局接受健康体检。在体检人员名单上,鲍局长仍被排在第一位。大家不得不佩服丁主任的“智慧”,便和丁主任打趣说:“这次又是按体重来排名吧?”

丁主任听了,却理直气壮地回答:“当然不是!”

于是大家追问道:“那你凭什么又把鲍局长排在第一啊?”

丁主任微微一笑,说:“这次是体检,自然要按身体状况来排。全局上下谁不知道鲍局长血压最高呀?”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六)

骑单车的老板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同学老谢。

老谢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公司开得很大。老谢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进了父亲的公司。老父年事已高,渐渐放权,于是老谢年纪轻轻,就当了老总。

老谢见到我很高兴,盛情相待。席间,秘书向他汇报,有个美国人上门联系代理广告业务。老谢一听对方是家中美合资公司,当即表示同意接洽,并安排副手,先摸一下那个美国人的底。

由于好奇,想亲身体验一下美国人的办事风格,我就留下来参加了他们次日的商谈会。

那个美国老总如约准点来到老谢的公司。这名老总是一个小伙子,看上去比老谢还要年轻,态度谦恭诚恳,操一口生硬的普通话,身上的衣服皱皱巴巴,像地摊上淘的便宜货。老谢同他谈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失去了兴趣,很快将他打发走了。

我问老谢,为何这么快就放弃了这笔生意。

老谢说:“他自称美国人,却分明长着一副标准中国人的脸,谁知是不是冒牌的?现在骗子遍地都是,不得不防。退一步讲,即使他是美籍华人,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钱多得花不了,回来寻求投资另一种是在国外实在混不下去的窝囊废。这个人今天来公司,竟然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的,显然他不属于前者。另外,据我的副手调查,这位美国老总,租住在一间阴暗狭窄的偏僻民房里。你也看到了,他穿的和打工的农民差不多。这说明他不具备任何实力,他的身份很可疑,我把那么大一笔广告费扔给他,搞砸了怎么办?”

老谢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当时的我,不由折服于他的老谋深算。

然而老谢错了。我们都错了。仅仅两年之后,老谢就不得不对那位美国人刮目相看。那位小伙子创办的公司迅速崛起于大上海,如日中天,年营业额突破两亿元。而老谢的公司,自他父亲亡故后,一天天走向衰败,与早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位美国小伙子就是朱威廉,跨国集团联美广告有限公司的CEO,同时还是著名的_“榕树下”的创始人。朱威廉的确是在美国长大的,他父母是台湾人,在美国开有七家餐厅,月盈利五十万美金。

在最近一次同老谢的聚会中,老谢总结他商场失利的原因,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和朱威廉都同样生在有钱的人家,而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只会坐奔驰,不会骑单车。”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七)

领导叫我去吃饭

下班前,领导进了我的办公室。我同王科长,刘科员都站起来,向领导问好。领导对我说:“小周,待会儿同我一起去鄱阳湖大酒店吃饭。”领导说完这句话就走了。

我以为我耳朵出了问题,或者在做白日梦,要知道领导来单位半年了,单位还没一个人同领导一起吃过饭。我只好问刘科员:“领导真的叫我吃饭?我没听错吧?”

刘科员的脸像块湿淋淋的抹布,能拧得出水来:“好像是。”刘科员的语气也冷硬得如雪天里的水管。

王科长对刘科员说:“我先下班了。”王科长出门时,随手把门一摔,门“嘭”地一声响,震得墙顶上的灰尘纷纷往下落,我桌子上霎时一层灰尘。

饭桌上,我很想问领导为啥叫我吃饭,但这话在喉咙口来回打转,就是没吐出口。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想领导为啥叫我吃饭,想得头都痛了,也没想出来。

第二天,全单位的人都知道领导叫我吃饭了。他们看我的眼神怪怪的,很复杂,很骇人,我都不敢看,只有避开。小杨同我很要好,平时无话不说。我说:“陪我去院子里走走。”来到院子里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小杨说:“单位这么多人,领导为啥偏偏叫你吃饭?是领导想把你培养成他的亲信,准备重用你?”我摇摇头。小杨说:“你还防我?我保证不会说出去。”“我真的不知道。”小杨见我这么说,很不高兴地抛下呆若木鸡的我走了。

后来我终于弄清了领导为啥叫我吃饭。一回,我正蹲在厕所里时,进来小杨和小刘。小杨说:“你知道领导为啥叫小周吃饭?原来有一回领导见市长的车送小周上医院,以为小周同市长是亲戚,领导很想搭上市长这条线……”我这才恍然大悟,是有这事,但我不认识市长。

我见了小杨,问小杨听到关于领导为啥叫我吃饭的事没?小杨摇摇头。我便说:“……说给你听,你准不信。市长的车送过我去医院呢。”小杨问:“市长是你什么人?”“我不认识市长,只是那天市长的车撞了我一下,我摔倒在地上,其实一点事也没有,只是手掌破了皮,市长非要让他的司机送我上医院。”

小杨鬼鬼祟祟地出了门,我在后面跟着,见小杨进了领导的办公室,我的心才踏实,这回单位的人不会再排挤我了吧,我准会像以前那样与他们和睦相处。但我错了,同事们见了我,仍躲得远远的,没人愿意同我说话,我仍被单位所有的人孤立着。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向小杨讨教,小杨见了我,却像没看见我一样,脸仍埋在报纸里。我咳了一声,小杨聋子一样没听见。我气得抢过小杨的报纸:“你咋一下变得又聋又哑?”小杨看了看办公室其他两位同事,说:“我正忙呢。”我气得拂袖而去。

我进办公室时,又听到王科长同小刘在议论我,便把耳朵贴在门上,听见王科长说:“……你今后一定要同小周保持距离。小周欺骗了领导,领导很生气。小周成了领导讨厌的人,我们若同领导讨厌的人走得近,自然也会让领导讨厌……”

我再不想在单位呆了,我想换个单位,但苦于没有关系。让我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市委书记的车到单位来了,从车上下来的竟是我的大学同学邹延,领导听说市委书记的车来了,以为市委书记来了,忙下楼迎接。邹延问领导:“周岩在这儿吗?”领导的头鸡啄米似的:“在,在。您认识周岩?”邹延说:“我同周岩是大学同学,是睡了四年上下铺的兄弟,那时我们俩好得钱都放在一起用。”领导又问:“你认识市委书记?”邹延说:“邹书记是我爸。”邹延见了我激动得伸开双臂,我们拥抱在一起。

当邹延问我混得怎么样时,我叹了口气说:“混得一点也不好,我想换个单位。”我把我的境况说了,邹延满口答应了。

但领导不同意:“你走了,别人怎么看我?说我留不住人才。所以为了我,你也不能走。”我说:“我不是人才……”“谁说你不是人才?我们准备重用人才,想让你挑重担……”

仅一个星期,我就被认命为办公室主任。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八)

坐车遗恨

大学毕业后,黄稳根考上了公务员,在市旅游局工作。因为没有宿舍,他只好在佳园小区租房住。想不到的是,单位一把手林局长就住在离佳园小区大约500米远的腾龙小区。

那天早上,黄稳根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一辆小轿车嘎地停在他面前。车窗落下,林局长伸出头说:“小黄,上车吧!”

见是林局长,黄稳根感到既意外又紧张。他迟疑了一下,钻进了林局长的车。林局长说:“小黄,我就住在附近,以后,你就坐我的车上下班,不用再搭公交车了,这样既省时又省钱。”

黄稳根受宠若惊,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不行,不行,怎么能麻烦局长您呢?”

林局长说:“谈不上麻烦,顺路而已。你是嫌我的车不够好呢,还是嫌我的开车技术不过关,怕出事?”

林局长都把话说到这个分上了,黄稳根只好感激地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谢谢林局长!”

林局长呵呵一笑说:“大大方方才像个男人嘛!”

一路上,黄稳根暗暗想开了。多少人想巴结林局长都没有机会,林局长坚持要自己坐他的车上下班,是不是有什么意图呢?他是不是很赏识自己,想培养自己呢?黄稳根越想越激动。

到了单位,黄稳根从林局长的车上下来后,连声向林局长道谢。这一幕刚好被同事张胜看到了。张胜是个多嘴的人,黄稳根刚走进办公室,他就大声问道:“好小子,坐林局长的车舒不舒服呀?”黄稳根和同事们很合得来,平时都是打打闹闹的。一听说黄稳根坐局长的车,同事们立即七嘴八舌地问开了。有的问:“是局长叫你上车的吗?”有的问:“你家离局长家多远?”

黄稳根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一一作答。眼看同事们十分羡慕的样子,黄稳根意犹未尽,最后十分自豪地大声宣布说:“林局长还让我以后每天坐他的车上下班呢!”

黄稳根原以为这句话肯定像一声惊雷,在同事中炸开。不料,他的话刚一出口,同事们脸上的笑容凝固了,黄稳根再问他们话,他们爱理不理,气氛很沉闷。同事们态度的突然大转变,使黄稳根很郁闷。他想,他们肯定是嫉妒我坐局长的车才不理睬我的。

一个小时后,黄稳根起身上了一次厕所。回来后,刚走近办公室门口,他就听到同事们议论说:“黄稳根现在成了林局长的心腹,大家得小心点,否则有把柄落到他手里,他向局长告发就麻烦了。”“真看不出,这家伙平时挺憨实的,没想到竟是这么个溜须拍马的人。”

听了同事们的议论,黄稳根僵在那里,很不是滋味。原来同事们不是嫉妒自己,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林局长的心腹,看来,林局长的车坐不得啊。

终于熬到了下班,黄稳根在单位门口上了林局长的车后,吞吞吐吐地说:“林局长,以后我还是搭公交车上下班吧!”

林局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又改变主意了呢?”

黄稳根把今天早上的事告诉林局长后,林局长叹气说:“那也行,这样有利于你在单位开展工作,只是你自己搭车要辛苦些了。”

黄稳根说:“为了把工作做好,这点苦不算什么。”

自那以后,黄稳根果真不再搭林局长的便车了。

然而,即使这样,同事们仍然疏远他。黄稳根郁闷到了极点。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

这天下班后,黄稳根拦住了林局长的车。上车后,黄稳根向林局长诉说自己的苦闷,然后哀求说:“林局长,您能不能在大会上狠狠地批评我一次?只要您批评我,他们就不再以为我是您的心腹了。这样我就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

林局长想了想,说:“这个倒不难,只是你要受委屈了。”

黄稳根哭丧着脸,说:“只要他们不怀疑我,受这点委屈不算什么。”

第二天,林局长召开大会。在总结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后,林局长猛拍桌子,点名批评黄稳根说:“黄稳根,你近来工作中出了不少差错,态度还很傲慢,你这是目中无纪律、无领导,必须好好反省反省……”

见林局长冲黄稳根发怒,同事们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到他身上。黄稳根心里那个痛快啊,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

散会后,黄稳根满脸堆笑地凑上去,想和同事们打闹。不料,同事们一见到他,仿佛躲瘟神似的,马上远远地闪开了,每个人都向他投来鄙视的目光。黄稳根只好孤零零地远远地跟在后面,心里郁闷极了。他想不通林局长都已经批评他了,为何同事还疏远他?

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到办公室门口时,黄稳根听见同事们在议论着什么。他踮起脚跟,把耳朵贴到门上后,听到一名同事轻声说:“黄稳根肯定是拍马屁失败,得罪了林局长,才被林局长狠批的。现在,他是林局长最讨厌的人,谁跟他来往,谁倒霉,得离他远一点!”

黄稳根差点晕倒在地。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九)

当众顶撞上司的代价

我在一家公司干了5年,有一次因工作上的问题与上司发生了激烈争吵,事后证明我是对的。之后我的工作依然像以前一样忙碌,上司也没有再提什么,这事也就渐渐淡忘了,只是每次同事获得加薪或晋升,我都靠边站。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对我歉意地一笑,意味深长的眼光,让我猛然醒悟到什么,我知道,其实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至少对他而言。

我选择了离开。离开公司的那天,我内心很平静,波澜不惊地跟上司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客气地相互祝愿。但临走的一刻,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他:我一次次地晋升无望是不是因为那件事,他先是摇了摇头,后又肯定地点了点头说:“你要记住,没有哪个上司愿意被人顶撞,哪怕是只有一次!”我看得出,他说得有点尴尬。

现在想想,这么多年来,该做的都做了,那么小的一件事情,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换一种方式解决也很简单,但我没有理智地去思考,特别是没有把工作原则与处世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为工作的成绩就是一切。在不恰当的场所贸然对抗上司,这是非常致命的。有那么两句话:“做人若没有一点认真的念头,便是个混子,事事无成”,“处世若没有一点圆滑的机智,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前一句我是明白了,后一句话,说的正是当时的我吧。那时真是认真过头,没有一点圆滑机智,一时的冲动,就让自己的前途戛然而止,多年的辛苦打了水漂,让我百感交集。

我们在求职、晋升的路上,太认真不行,太圆滑也不行,只有两者恰当结合,才是境界,才是高人。但要修炼到此种境界,成为此种“高人”,谈何容易。我们这些有棱有角的石头,只有经历千辛万苦,一路跋涉,才有缘去与海相会的,那时的我们形状乖巧、光滑圆润、人见人爱,才是境界吧。这里我不想去评论上司的心胸或管理水平如何如何,是我的冲动惹了祸,带给自己不曾预想的后果,算是一个教训吧,沿用一句流行的话:这是“对冲动的惩罚”。

职场故事素材大全(十)

特权,不是给你用的

10年前,我是广告公司的普通职员,月薪1500元。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同事就是阿蓉,她不用打卡,不用坐班,更重要的是,她月入过万。从其他老同事的口中了解到,阿蓉是在这家公司刚创立的时候入职的。一家广告公司的横空出世,不仅需要老板有实力,有一定客户资源,更需要能处处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的员工,而阿蓉就是那样的员工。

她不仅一人做出了整个业务部80%以上的业绩,在因公开销方面也总是能省则省。一年后公司进入正轨,阿蓉理所当然地成了业务部经理。阿蓉做了经理之后,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早早到公司提前准备拜访客户的资料。

那时候的我,常常不明白阿蓉为什么这样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懂得利用特权边工作边享受……有次跟阿蓉去见客户,在路上,我表达了内心的困惑。

阿蓉说:所谓特权,其实都是给遵守制度的员工的,特别是在私人企业。老板认可你,就会给你一定的特权,也有可能随时收回。如果我真的像你想的那样,天天睡到自然醒再来上班,工作自然就没有热情和激情。现在我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准时醒来,良好的生活规律让我有好的身体,也让我拥有不变的工作热情。而且,如果我总是不在公司,老板找不到我,恐怕他很快会收回特权了。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到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策划主管。这是一家集展会、网络、DM杂志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我加盟时,正是新一期展会马上开展之际,大量工作都堆在案头。在和相关的同事沟通了之后,我把近一周所要完成的工作一项一项列了出来,然后从物料准备到流程制定,我都逐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老板看到我写的工作安排说:“好好干,思路挺清晰。”

所有的工作进展都很顺利,但就在开幕式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原来准备在广场上举行的开幕式并没有搭建遮雨篷,也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个意外情况。虽然这事儿不是我负责,但看着总统筹着急的样子,我主动找到展馆负责人,请他们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将开幕式背景板移到展馆中间的大厅。在大雨倾盆之际,开幕式在展馆大厅中顺利举行。

我也因此受到老板嘉奖,入职不足一个月的我,提前转正。转正就意味着加薪,意味着有了五险一金的福利。

两年后我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我也有了当初同阿蓉一样的特权——不打卡,不坐班,有事无须请假……所有的同事都羡慕不已,一如当初的我。

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上班这几年来,除了一次大堵车之外,我没有迟到过。和当初的阿蓉一样,我一直像一个刚入职的员工那样要求自己,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那些特权。

因为我知道,特权不是给你用的。

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