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励志 >

职场励志经典小故事5篇范文

时间: 芷晴2 职场励志

职场故事蕴含大道理,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启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经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受益终生的一门课

毕业前夕,有人突发奇想地问,如果将在商学院的两年从我的人生中抹去,只留下一门课的影响,会是哪门课。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商务表达写作课。

商学院的两年,我受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教育。在全美排名前三名的弗吉尼亚大学部的商学院,我见识到了很多美国最优秀的商学教育家的翩翩风采。许多课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自学完成,惟独表达写作课,如果没有汉弥敦教授的精心栽培,我可能一生都无法领略到商务礼仪、表达和写作的要领。

一生中握得最好的一次手

第一次上表达写作课,汉弥敦教授的闪亮登场就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其他教授熙熙攘攘的黑色西装中,汉弥敦教授紫色的套装让人眼前一亮。

“大家好,谁能说出,我们这一门课的名字?”“写作课。”前座的男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汉弥敦教授爽朗地笑了起来,“错了,这是表达课,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商界,每时每刻都在表达自己。这种表达,从你看别人的第一眼开始,从第一次握手开始。这位穿红衣服的女生,”她指着前座穿着红色吊带的我,“说说握手的几个要素。”我歪着脑袋想起自己以前被那么多的市长校长接见时握手的情景,微笑着说:“有力,眼光直接接触。”汉弥敦教授颔首赞同,我忽地想起有一次跟一位手汗过多的领导握手时的尴尬和不适,大声补充:“还有别忘了擦手心里的汗。”同学们大笑,汉弥敦爽朗地大笑拍手,“那就请你上来做个示范。”

我呵呵地笑着大大方方地走上去,向教授伸出手。教授给了我一个短暂却有力的一握,那恰到好处的一握,仿佛是用她的手,给了我一个优雅的拥抱。教授柔中带刚的个性,职业女性高贵又平和的气质,竟然就在这个握手中那么自然地流露。这是我有生以来握得最好的一次手。

教授告诉我们,有力地握手加上直接却不带侵略性的目光对视,可以有效地引起对方的注意,同时表达了我们对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那一天,教授耐心地跟全班学生一一握手,微笑着纠正大家握手的错误,又让大家互相握手练习。全班二十多个学生都学会了握手。

不合格的作业

大概是因为那一次握手课的小小插曲吧,汉弥敦教授对我特别关注,经常赞赏有加。汉弥敦教授对商务英语写作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结构松散的文章必定被她毫不留情地杀于马下。而我却有一次不幸地撞到了枪口上。

依然记得那是一个平常的小组作业,我们需要写一篇关于一个当地的工厂因业务不景气而被迫裁员的报告。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的作业被教授用幻灯片打了出来,上面密密麻麻写的全是批语,教授的开场白是:“我终于找到了商业写作的标准反面教材。”整整半个小时,全班同学目睹了我可怜的作品如何被教授逐字逐句地修改,优美的文学用语全部摇身变成了严谨整齐的中性商务英语,我极其痛心地看着自己的文章遭到如此无情的鞭挞,心情灰暗。

最后,教授说,“这样的作业,违背了我布置作业的初衷,应该给予不合格。”我的头低了下去,心想我亲爱的教授您适可而止吧,再这样下去我就更无地自容了。教授显然没听到我的心声,继续讲下去:“可是,这是我很久以来见过的最真挚感人的故事,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实在没有办法判这篇文章不及格。作为商者,文章应该没有个人情感色彩,但是我们的心里不应该是铁石心肠。就为了这份悲天悯人的心地,我还是决定给这份作业一个‘良’”。

你是主角,你很重要

除了写作,汉弥敦教授最看重公众演讲了。每次课堂上的辩论和演讲,她都会带来一个小小的录像机将我们的演讲一一录下,在班上重新播放,将每一个细节都不厌其烦地评论比较。最后的演讲如期而至,这是整所商学院学生们一年中最紧张的日子。

2、那个女子不一般

她是个不一样的女子,活在自己的个性里,爱着自己爱的人,从容应对人生从高潮到低谷的落差。不虚荣、不气馁、不认输,更不放弃。

第一天上班,就有热心人偷偷提醒何融,要小心薛寒,那个女子不一般。

如何不一般法,何融很快就见识了。

首先薛寒很年轻,差不多和她同龄,长了一张略显妩媚的小狐狸脸,眉角上翘,瘦却身形柔软,嘴唇薄巧,皮肤白皙透明——流行美女的长相。然后,这么年轻的美女却很有领导“范儿”,开口就是命令式,配着犀利目光,透着冷冰冰的寒气。再有,就是传闻了,传闻说,薛寒只是个高中生,坐到主管的位置,是因为和公司幕后老总的关系不正常,纯粹走了美人计的路子。对此,何融不太感兴趣,她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打探别人隐私的。尤其是传闻的隐私。所以,周一的例会,薛寒在上面发布命令,下面员工如此指指点点的时候,何融没有迎合。

但是,她的确不喜欢薛寒,因为那个美貌女子在工作态度上确实很过分。何融刚去报到,就遭遇了下马威。

作为部门主管,报到后,薛寒找何融单独谈话,谈话内容很简洁:三个月试用期,不能完成任务额度自动走人;工作中如给公司带来麻烦,责任自行承担……

说这些话的时候,薛寒看都不看何融,手里转动着细高的玻璃杯,绘着精致彩绘的指甲,隔着玻璃杯看过去,是夸张的艳丽和鬼魅。

“听明白了吗?”薛寒这才把目光投到何融身上,然后不等何融回答又跟一句,“对了,以后尽量衣着严谨些,不要穿得太像大学生。”

从头到尾,没听何融说一个字。

何融咬着牙要自己忍耐薛寒这种居高临下的傲气。那个夏天,为了工作,何融真的快要崩溃了。虽然这也不是家什么好公司,虽然名头很好听:湛蓝传媒。但说白了,就是拉广告的。可是奔波了一个夏天,也只有这家拉广告的公司最后接收了她。想想都委屈,自己是正规大学的本科生,结果却在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沦为了跑广告的,还遭遇了一个如此苛刻的同性同龄女上司。

自尊心不当饭吃,何融决定忍,何况,作为一个试用期员工,也不是天天都要看薛寒那张过于漂亮和冷傲的脸。

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没有经验,脸皮也薄,一天连着被拒绝三次,何融的勇气就丧失殆尽,坐在马路牙子上直想哭。

接连一个星期,待遇雷同,她连续跑了二十多家,有几次甚至还没开口就被人轰了出来。

周一例会,何融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业绩末尾,下面划了红线。

又一周,何融名字下面的红线加粗了。薛寒把何融叫到办公室,严厉责备她。

那天,薛寒穿了件红色上衣,火一样的艳丽,和何融灰暗的心情像是两个极端。

有反驳的念头,却没有反驳的理由。事实摆在那里,何融开不了口,只是低着头朝外走,走到门边的时候,薛寒喊住她,丢给她一个小本,“你可以跑跑这几家,是以前一个业务员的客户。”

何融有些吃惊,抬头看薛寒,依然是冷冰冰的表情,“我只是不想把客户丢了,如果你连这也做不到,何融,你的试用期就可以提前结束了。”

何融一咬牙,终于没有把那个小本丢回去。都说人生严峻,社会现实冷漠,在薛寒这里,她就感觉到了。可是,她也是倔强的女子,貌不如人,运气不如人,但总不能随意认输。

按照那个小本上的电话和地址,何融再一次鼓起勇气去敲那些冷漠的门。

一扇,两扇……终于慢慢习惯了无一例外的拒绝。黄昏坐在马路牙子上跟自己的耐力抗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可是想起薛寒的傲气,她就不甘心。于是站起来,回去睡一觉,早上重新开始。

3、处理根本

那年,我应邀去日本一家制造汽车的企业考察,当参观到制造板簧的工序时,一名操作工人钻错了孔。 这事正巧被工长看到了,打电话找来设计人员,把情况跟设计人员说了。刚说完,设计人员便一口承认自己的设计有问题,说自己的设计应该想到这些问题才对。我是搞设计的,觉得这样成熟的工艺,又干了这么多年,干错了,应该属于操作工的失误,怎么把责任推到设计人员的头上呢?我正纳闷之际,工长已经叫停了这项工作,我感到奇怪,就问:“工作怎么说停就停了呢?”工长答:“设计有问题,就应该停。”

我一直很关心这件事,想知道日本人是怎么处理此事的。几天后,我又去那家企业,专门去看那套模具,没想到,模具已经重新改装过了,这次改装的模具,就算工人放错板簧也进不到模具里面去,彻底解决了工装问题。

在赞赏日本人效率的同时,我深感惭愧,在国内,这样的事经常碰到,像这样的错误,对产品质量又没有多么大的影响,若工长没看见,操作工就会悄悄地处理掉;若被工长看到了,多数情况下,对操作工一番教育,最多一罚了之。对比之下,日本人面对这种错误,处理的方法就大相径庭了,他们会把这种责任一查到底。错不要紧,但必须弄明白这事究竟错在哪。找出源头,才能彻底解决。

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理念问题,也就是我们跟日本人的经营理念有区别,我们处理的是表面,而日本人处理的是问题的根本。

4、出来混,迟早要还

经过媒体曝光,唐骏学历的事儿摆上桌面,他承认毕业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属于“三流大学,说四流也可以”,其他不置可否。其实以他的能力,做什么都应当做得不错,这种画蛇添足的事还是不做的好。

记得N年前一次开会,领导说,有个做生意的老板提出捐150万元,让我们授予他“荣誉教授”称号。150万元,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而“荣誉教授”的称号也不用发工资、不占编制,挺诱人的。只是这“生意”当场被老教授否决了:“他那个保健产品没啥科技含量,授予他哪种学科的教授?咱们可不能卖职称,坏了名声。”后来听说,那老板把钱捐给自己家乡的一所大学了,也当上了“荣誉教授”。现在那老板已经销声匿迹,否则媒体要翻他的历史,也许会有猛料。

在我们单位,博士遍地都是,现在进人非博士都不录用。结果行政部门也来了年轻的博士,不过做的是填表、通知开会、接电话、折腾数据的活儿,我觉得,这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学历拉不开档次,导致每年评职称竞争激烈,不利于留住人才。现在,因为技术职称对学历、论文啥的要求相对低,已经有人宁愿从研究系列转为技术系列,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都是让学历给闹的。

中国人奉行现实主义,老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与其死乞白赖造个假文凭,不如踏踏实实学门手艺。人有特长,就像饭馆有“招牌菜”“一招鲜、吃遍天”。

我有个中学男同学,上学时因为“挂红灯”太多,害我们班评不上优秀,“影响老师年终奖”,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他没考上大学,只上了技校,这在当时是下下策。一晃好多年过去,同学聚会,就数他最忙,手机一直响,全是十万火急:“您在哪儿,我们这就派车接,您再不来就得停产了。”一打听,他在技校学的是电焊,从毕业起就没换过工作,几十年踏踏实实地做,现在竟成了远近闻名的“焊王”。人家的锅炉、管道、设备出了问题,他敲一敲、瞄一瞄,就知道问题在哪里。问收入?我们聚会,每人交100元,他出手就是1000元,比当总裁的都痛快。

假的就是假的。公众人物不要随便编造神话,穿帮了会死得很难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5、那些失效的职场法则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做了一名客户经理。在正式上班之前,我特地买来一摞职场指南类书籍,并且从网上搜罗了大量新人守则,开始疯狂补课。

通过“补课”我才了解到,混迹职场居然还有那么多道道。啃完了那些职场书籍,我已经完全被职场专家们精辟的理论所折服,开始把那些职场法则奉为圭臬。在工作之初,我严格按照那些职场法则行事,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谁知道工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纰漏,这时我才意识到,那些所谓的职场法则并非是所有上班族都适用的“万金油”。

与其在外表上下功夫,不如做一个精神贵族

首次让我对职场法则产生怀疑的是着装问题。一本畅销书里说,你着装的品位决定了你客户的等级。一个人的生活即便是再拮据,也要为自己置一身好的行头,这能帮你赢得客户。为了这句话,我咬牙花掉了仅有的几千块钱,为自己置了一身不错的西装。穿上那身价值不菲的衣服,我感觉自己立即神气了不少,也开始不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小王放在眼里。小王是另一家证券公司的员工,和我同在一家银行值班,他身上的西装一看就极为廉价,和我身上的衣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所以我总觉得自己高他一等,不太把小王放在眼里。可是很快我就为自己的得意付出了代价,因为我的一位大客户被小王挖走了。我一直跟那位客户交流得不错,我着装整齐,举止也算优雅得体,可是却仍然无法获得客户的信任,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公司例会上,我向部门经理反映了这个问题,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经理告诉我:“并不是每个客户都是势利眼,看到你衣着考究就会信任你;再者如果你穿得太好,客户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这样一来,就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了。其实,只要衣着整洁,神清气爽就好,何必穿得这样考究?”

满足他人的虚荣心,你就能获得实质的好处

公司里有一位股票分析师叫孙铭,因为同是安徽老乡,所以我跟他走得比较近。我称他为孙老师,希望能从他身上学些东西。

因为工作比较忙碌,所以孙铭并没有教我什么东西,大多数时候都要靠我自己领悟。可是在我接下几单业务之后,我却听到同事们在背后议论孙铭的厉害,说他深不可测,仅仅是指点了我这个徒弟几招,就让我顺利地拉到了客户。听到这个话,我十分生气,追根溯源后才发现,散布这个消息的居然是孙铭自己。从进入公司之后,他从未教过我任何东西,现在却跑来居功。求职法则里有一条说,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让别人抢了自己的成绩。我实在是有些咽不下这口气。

最后还是母亲的话打消了我的念头。她问我:“他那样以为,对你有什么伤害?客户还是你的,公司也不会因此多给他加薪。如果说你经他指点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那也只能说明你天性聪颖啊!”

听了母亲的话,我变得心平气和,不仅没有跑去和孙铭理论,还在同事们议论这件事的时候,微笑着告诉他们孙铭对我帮助很大。自那之后,我觉得孙铭对我的态度明显变好了,在我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他也不再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了,而是开始耐心地指点我。

应时而变,处于才与不才之间

职场法则里有一条告诉我们,想要被同事们接纳,就要主动热情,同时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来获得大家的认可。

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我变得非常勤快,经常主动帮同事做事情。同时,我开始展露自己在写作上的特长。我总觉得,如果有才华,就会有遇见伯乐的那一天,所以我总是让自己显得很“有用”。

没有想到,我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开始有同事频繁地找我帮忙写材料,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同事让我帮他的爱人写征文,或者是帮儿子批改作文。我忙得焦头烂额,可是又不敢偷懒,因为稍有懈怠他们就会不高兴:不过是请你帮个小忙,你就这样拖沓,真是不够意思!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