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2020职场新人读的职场励志小故事5篇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看别人的故事也能让自己有很多收获,从故事中吸取经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2020职场新人读的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做事的境界

这天,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去探访一位赋闲在家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

老领导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就是二十岁左右,有精力,有知识,风风火火,什么事情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三十出头儿,有活力,有智慧,风生水起,把分管的工作搞得“有声无色”,大家有口皆碑,上级领导颇为满意。

当了主要领导,正是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胆识,上上下下,单位各项事务打理得“无声有色”,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领导、员工民心所向。

再后来做了企业集团的一把手,人逾半百,有能力,有经历,里里外外,一切事情都处理得“无声无色”,企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水平,跃居国内500强大型企业。

现在退下了,你看,我天天养养花喂喂鸟,优哉游哉,此生无悔。

大学生听得一脸糊涂。

老领导继续说:“年轻人,我用我大半辈子的经验告诉你,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精力;能做得‘有声无色’的人,说明他有活力;能做得‘无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魄力;能做得‘无声无色’的人,那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做事至“无声无色”,方显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境界。

2、想起我的打工岁月

1992年我大学毕业,就到了深圳打工。那个年代,对不少大学毕业生来说,最佳的选择不是去国有企业得到一个铁饭碗,而是能够进入外资企业,或者到特区去闯一闯。除了工资收入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厌烦了为得到一个铁饭碗背后的勾心斗角。到外企,年轻人没有门路没有关系,依靠实力,至少还有机会。

我的不少大学师姐师兄,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的五星级酒店当门童,或者是客房服务员,不单单工资高,还有小费,还可能认识愿意当担保人签字、让自己可以继续去海外深造的老外。现在的大学生当然不会这样选择,因为五星级外资酒店的工资优势早就消失了。

我到深圳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前台工作。记得工资一个月七八百块,先是住十二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因为自己从初中一年级就开始了寄宿的集体生活,所以很快和几个同事一起,分租了一套农民房。那个时候在深圳,跳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我自己最终也是取得了六大会计师行的一份工作,安定下来,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

不过我不知道如果是在现在,要进入这样的大公司,作为一个本土毕业的大学生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现在的竞争似乎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能够进入名校,要交赞助费,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肯定是相当大的负担。我甚至在想,如果我晚生十年,不知道能不能负担大学的学费,而且还有那么多“海归”。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些年连原本相当遵守公平原则的外资公司,都开始要看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和关系,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找不到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

机会越来越少,收入低带来的生活压力越来越明显。和很多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深圳闯荡的朋友聊天,那个时候,虽然一个工厂的工人只有二三百块的工资,但还是可以负担娱乐生活、社交生活的开支。至少那个时候看场电影,不像现在动不动就要五六十块——翻倍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普遍工资增长的速度。

如果拿越南还有柬埔寨的最低工资水平和中国比较,有些人会觉得,中国的工资水平算是高了,却忘记了把这样的收入和基本开支进行比较。在这一点上,越南还有柬埔寨,有点像刚刚改革开放的南方,就算是这样的收入,也能够维持一种算不上体面,但是却能满足基本需求的生活。而且,那个时候的工厂工人,只要努力、敢闯,不少人都能够成功地经营自己的小本生意,而现在,创业的门槛,也高了许多。

虽然越南还有柬埔寨的工资水平不高,但是,因为拥有工会,所以工人们的权益很大程度上能够获得保障。这一点,在今年去柬埔寨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虽然因为配额以及税收的优惠,当然还有成本优势,大量的中国工厂,特别是制衣厂办到了柬埔寨。但是这些工厂的管理者需要面对让他们头痛的问题,就是工会太多,柬埔寨的朋友开玩笑,可能工会的数量,超过了工厂的数量。

虽然工会的强大会让资方担忧成本增加(欧美工厂的转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但是跨国企业的这种双重标准不可能一直持续。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民众权利意识的苏醒,或迫使资方提升自己的标准。

中国在充当了三十年的世界工厂之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样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把劳动密集的加工企业转移到其它的地方,其实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醒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需要进行转型。

之前,不是很多人提到过“腾笼换鸟”吗?那些打着高科技产业名头的加工企业,其实也不可避免地要选择了。留下来,面对新的劳工环境;或者离开,寻找新的世界工厂乐园。或许,现实在告诉那些跨国企业,依靠低劳动成本的日子,也应该结束了。

3、零的故事

在大学里,我似乎从没为将来的工作发过愁。天生我才必有用,帅气,灵气,豪气,发表过不少文章,而且,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回父亲的公司,一下子就站在巨人的肩头了。所以,整个校园生活我过得风流快活。

毕业,我选择了自由,先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面试我的是一位冷面小姐。小姐问我的“应聘资格”,我从行囊里一样一样往出拿,身份证,毕业证,专业评定,出版的作品集……小姐一样一样地看,最后问:“还有吗?”我说暂时没有了。她说:“你给你的应聘来一句自我广告,三分钟!”

三分钟到了,我转身走人。输了,但不必低头!

两年多,我打了好多工,最长的是做文员4个月。种种活儿我也能做好,但却成了最差的一员,人缘差,对上司意图的悟性差,同事之间言行的亲和力差,求知创新的主动性差,对女同胞们的文明态度差……最后都是我炒掉老板扬头离开。要知道,我还有老爸!

我又跑到北京租房,干起了自由撰稿的行当。不知为什么,在学校学余创作时觉得自己是个天生文豪,但为生存写作反倒不行了,5个月下来,稿费刚够交房租,接下来又被一伙文贼偷了稿子,讨伐数月,气出了,稿费没了。弹尽粮绝饥寒交迫,电告老爸,说我正在创业关键时刻,没钱了,请支援!

老爸只回了一句:“那就饿死吧!”

一怒之下,回洛阳,不回家睡街头,第二天背水一战!

这回,什么余地都没有了,只为一口饭吃,而且必须当天就找到活干,只管饭也行!

还真找到了,正逢牡丹花会,我给一个卖牡丹饰品的老太太打短工,人山人海她忙不过来,我帮她卖,按我的战绩每天抽成。

第1天,我抽成7元;

第2天,我抽成15元;

第10天,我抽成98元……

老太太尖叫了:“哇呀!你真是奇才啊!不行不行,我不能让你埋没了!”

老太太带我去见一个大老板,那大老板竟是她的儿子!引荐介绍一番,老板问我卖饰品的绝招,我说:“屁绝招,逼出来的,第一天7元没吃饱,第二天开始拼命叫卖,接下来就拼命改革,想出用金粉笔给饰品上写生肖赠语,又想到写小孩名字的昵称……”

老板拍案:“太好了,我缺一个销售经理…·。”

老板这才问我的身世来历,问罢瞪大了眼睛:“张仁是你什么人?”“嘻,是我老爸!”

老板和他妈一起尖叫,马上打手机,说了几句,跑到外面去又说了好久,再进来,变了脸色,说:“对不起,你爸说让你从车间小工干起……你爸现在也是我的总裁,没办法……”

我想了想,说:“行!”

我明白了,老爸的阴谋就是让我找到零,我已经找到了,我坚信我可以从零起步,走向百、千、万、亿……谁怕谁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目标:1000人

王帅,某中医学院针炙专业大四学生,从大二下半学期开始逃课回家坐诊。2010年1月来到北京,在5个月的社会实习期里,进行了扫楼式的医疗服务,她的目标是:1000人。

逃课郎中

王帅在大学的成绩一直不是最好的。“因为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特别认真去学,但是如果觉得没用的,就应付一下,考试能过得了。”这样青青涩涩地到了大二,她开始有点坐不住了。

“从大二下学期,我开始时不时逃课回家。尤其春秋播种或收割的农忙季节,我回家的频率会更高一些。”王帅的家乡在河北农村,从南京回去坐车也要大半天,这么上心要回家干农活去吗?谁在家里盼着她回去?

“小妮儿回来啦,我这肩疼的老毛病又犯啦,你快给我看看。”张大爷第一个上门,接着就是陆续到来的左邻右舍。最高兴的是他们。在他们眼里,什么学生不学生,王帅就是大夫。所有的医疗服务不收费——如果开了方子拿了药,只收很少的成本费——这是王家的传统,她的爷爷那辈儿开始在村里看病,这个小妮儿由于耳濡目染,长辈帮人推拿按摩针灸的全套活儿都被她看在眼里——独立行医的时候是十四岁——“七爷爷干农活儿把胳膊弄折了,到我家正好大人都不在,我就上去给人又推拿又拔罐。结果没好!”尽管那次并没有治好脱臼,家里人却很是肯定了她的胆魄与天分。因此当她二十岁时选择逃学回家坐诊,家里人并不反对,邻居觉得王家医德之风后继有人:“这娃儿上了学还能想着我们,不容易。”

“其实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太缺乏实战经验,我们每个人领悟和掌握得都不一样。很多同学抱怨医院不肯接受低年级的学生实习,或者抱怨学校功课太紧没有时间去实习。我觉得这些都是给自己找借口。既然缺乏实战,为什么不立刻去寻找机会呢?逃课的结果就是:当同学们还在啃着书本了解颈椎病的原理和方法以应付期末考试的时候,王帅已经知道了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

1000个

从2010年1月到6月,学校规定的社会实习期终于到了,然而大部分同学此刻才惊觉实习与求职之关系,于是挤破脑袋想去医院实习。王帅却给自己定了个另类目标:为1000个人进行医疗服务,收集1000个人的病例。这个目标,不是学校给的,也不是她所在的实习医院给的,完全是她自己的。

为了这个目标,她要在北京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由于人生地不熟,她先在地图上确定了北京公司最集中的地方——国贸cbd。2010年1月8号那天,她对cbd一个大楼进行了扫楼式的问候。“从顶楼开始跑,先去前台工作人员那介绍自己,说自己是哪里来的,想要为大家做医疗服务,不用任何钱,实习结束给我写一个实习鉴定就可以了。”这番话言辞恳切,但是第一家单位拒绝了——于是接着走,快中午的时候,已经问了有20多家公司,但是没有一家接受她——拒绝的理由各种各样,归结起来就是:不相信一个实习生能做什么医疗服务,这年头骗子太多。

王帅至今清晰记得,走到第2l家时,碰到一个她用中医直觉望上去面善的工作人员,当她把来意介绍一遍,那个女的果然对她笑了——这一笑让体力心力双重疲乏的王帅感动无比,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女员工立刻安慰说:“走,这是好事儿啊,你先跟我吃饭去,下午我带你见我们领导。”中午吃完饭,王帅说:“老师,我先给您做个服务吧。”那个女员工腰不好,王帅给她推拿了半个小时,女员工无比感慨:“这比我在任何医院做的推拿都好!”

这是接受王帅服务的第一家公司,是个律所,繁忙的工作几乎让每个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王帅一周的医疗服务结束,律所每个员工都站在门口送她——她的下一站,是律所领导帮她推荐联系的公司。由于她的诚恳,每个下一站都会热情帮她推荐下一站,就这样,她在这个cbd大楼里的实习开始顺风顺水。

她也是几乎一路顺风顺水地被推荐到了我们面前。我们是她的第459-489号。医太讲究个体的独特性,所以王帅觉得,接触个体越多,越能从中摸索出一般规律。“比如,我在北京接触到的病例,大部分是属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导致的,和我在河北农村见到的很不一样。”

也正是在这次实习中,很多接受她服务的人都觉得她的手法很到位,啧啧惊叹:不愧是中医世家出来的。“其实,这个手法就是我这次实习的时候锻炼琢磨出来的。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手法表面上是一样的,比如肩周炎就是因为肌肉粘连在一起了,老师会告诉我们通常点几个常见穴位推拿就可以。但是这次实习我发现不如在个体感觉最疼的地方用力最好。”她的后劲也在同学们中显现,学校推荐到北京著名的东直门医院实习的名额,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她。

“别人推拿时力度很大,但很硬,会让人不舒服,我的手法比较软,但特费手。”王帅在我们面前亮出她的手,这是一双比别的女孩子略显粗糙的手,手指关节粗壮,左右小指头不一般齐——“刚上大学时我觉得推拿时小指头总没力度,就开始掰自己手指头。时间久了,几乎畸形了。”王帅一直以非常轻松的方式说着她对自己的狠劲儿,记者笑着打趣:“这是王氏手法的特殊之处吗?”

王帅觉得很多人对中医认识还存在误区,要不全然不信,要不就是过分夸大了某样东西的功效。比如有一阵子有很多人戴砭石环,电视上也到处讲这个有多神奇的疗效。为此王帅专门收集了一些砭石来研究,后来发现:不管多贵多好的砭石,不用它来刮痧排毒,只是戴在手上毫无用处。于是她碰见人就说,以免别人上当。这种正本清源的志向在此次实习中更明显:“其实中医治疗讲究砭、针、灸、药,用药是最后手段,但是现在好多医院的中医大夫,因为刮痧、推拿、按摩都是体力活儿,一来嫌累,二来觉得不体面,于是直接开药走人。”确实,如果不是她上门服务,我们大部分人决定看中医时就准备好了吃中药,而不是推拿或针灸。

王帅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很能搞关系的。大学里她参加的社团活动不多,也不会故意跟老师同学套近乎,“因为如果不是聊关于中医的话题,我会觉得紧张。”但是一旦和她交了朋友的,都能跟她相处得很好。“这次出来实习,是我交到的朋友最多的一次。”

出来实习前,王帅自己找了一些职场礼仪的资料:电视、书、网络——她基本上按照里面所说的方法穿衣服,尽量让自己显得正式、职业化一些。每个单位服务五天,每天早上九点到,五点走,一分钟也不迟到,一分钟也不早退,这是王帅给自己定的规矩。2010年5月11号,王帅被我们推荐到办公楼的另一个单位去实习,那天下午正好那个单位开全体大会,没有人来。四点半时,记者对她说,“你住的离这儿远,可以回去啦。”她看了一下表说,还没到五点呢,再等等吧。四点四十,真的有人来找王帅,那人觉得自己颈椎有点疼,王帅马上开始为她治疗。这是她的第507号。

截至记者发稿时,王帅的医疗服务人数已增至700,她正离目标越来越近。

5、孤胆邮差

在硝烟弥漫的伊拉克巴格达市,爆炸、枪击、绑架等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使这里成为危险之地。然而,仍有一群“孤胆邮差”,每日穿梭于巴格达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带去亲友的嘱托和祝福。

法伊克·马哈茂德,巴格达北部艾德哈米亚地区的一名普通邮差,他个头不高但身子骨结实,刚年过四旬,却已当了近20年邮差,近几年更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在枪林弹雨中为居民们服务。

法伊克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绑匪、武装人员斗智斗勇,绕过他们的地盘去送信。在巴格达,反对势力通过暴力手段,企图让社会生活陷入停顿。任何为政府工作的人,都有可能遭到他们的突然袭击。

“身上的制服容易让你成为袭击目标,”在一次采访中,法伊克拽拽身上的衬衣和牛仔裤说,“绑匪往往瞄准政府人员下手,因此我们常穿便服。”

这绝非危言耸听。不久前,法伊克的一位同事就在巴格达西部一家邮局的门口遭遇爆炸事件,死于非命。

在送信的路上,法伊克常把自行车放在朋友家里,然后把一捆信件藏在随身的蓝色提包内,徒步穿梭于大街小巷。他通常要走过好几个垃圾场,穿过好几座花园,为的是绕过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的大路。

然而,法伊克并没有被巨大的危险所吓倒,仍坚持做着自己的邮差工作。在战乱年代,送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格达市民为躲避战乱,常常居无定所,信上的地址也老是出错。遇到这种情况,法伊克就到处打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到收信人当前的住址,把信送到他们的手上。法伊克笑称,自己的工作快赶上“私家侦探”了。

法伊克这种尽职尽责的行为,得到巴格达当地居民的尊重。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他,假如赶上发生枪战,他可以随时躲进任何人的家里。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了这位“孤胆邮差”的事迹后,一时间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于是法伊克·马哈茂德又多了一个尊称——“勇士”。

“邮差”法伊克忠于他的职责,因为他知道,巴格达市民饱受战乱之苦,阅读亲人的信件,已成为抚慰人们心灵创伤的最佳方式,带给他们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法伊克说,当收信人看信时露出真心的笑容时,他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法伊克表示,他坚持工作的理由只有一个:“把信件带到居民的手中,这是我的工作”。

“这是我的工作”,虽然只是一句朴实的话,但法伊克却用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一个甘冒生命危险来捍卫职责的人,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邮差,难道他不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吗?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