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2020职场哲理故事大全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小故事却蕴含大道理,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哲理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做一颗网络时代的螺丝钉

自我优秀,是赢得注目的开始。

老精神之一:切忌自我隔离

2007年,我大学刚毕业。当初选专业时,以为会计很吃香,可大概和我抱着同样想法的人太多了,一离开校门,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而像我这种成绩普通的二本院校女生,又不想改行,找工作如同大海捞针。投了四个月简历之后,我才找到了工作。

第一天上班,我紧张又兴奋,认识了很多年龄相仿的新同事。在学校喜欢组织活动的我,一下来了精神,建立了一支名为“新人力量”的QQ群,把公司各部门的新人都拉了进来。下班后,大家聊聊一天的工作,彼此说说各自的心得,很快就抱团儿了中午一起吃饭,周末一起K歌。

赵姐是办公室里的老前辈,听说是老总“三顾茅庐”从国企里请出的高手。她52岁,总是沉着一张脸不苟言笑,平时我常向她请教问题,她都会耐心地讲给我听。一次,我向她请教如何给一个离职人员做工资单后,她忽然问我:“任丽,你弄的那个很多人的QQ是什么啊?”

“是QQ群,都是我们这拨儿新人。”我开玩笑地说,“您也想加入啊?”

赵姐摇了摇头说:“我是想提醒你,单位里还是不要搞拉帮结伙的事。”

我愣一下,很不高兴地回应:“什么拉帮结伙,我们就是在一起吃喝玩乐。”

赵姐嘀咕了一声:“那你好自为知吧。”说完便转头忙工作了。

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代沟,老古董根本没法理解年轻人。

然而没过多久就出事了。当时,网上很多人都喜欢晒工资,我们新人群里,也玩起了这个游戏。因为公司发工资从来都是保密的,大家都非常好奇彼此工资挣了多少。可晒着晒着就出了矛盾。同岗同职的两个人,最高和最低工资竟然差出900多元。小游戏迅速升级了,认为不公平的同事,竟然直接追问到了总经理办公室。

事后,领导层发话,说我们这一拨新人非常不好管理,近二分之一的新人要被辞退。我这个新人群主,自然未能幸免。被辞退的那天,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掉眼泪。赵姐安慰我说:“我都提醒你了,你还不注意。这次就算吃一堑长一智了。年轻人,未来还长着呢。”

我忿忿不平地说:“我建一个群怎么了?大家都是新人,在一起互相打气不对吗?”

赵姐说:“你还不懂吗?你所谓的那个群和在公司结小帮派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你们这拨新人不好管理,其实都因为你啊。你把新人都拉在一起,他们还怎么融进各自的部门,怎么去学习配合团队的习惯和步调?你让新人们在这个群里找到了归宿感。那他们还怎么和自己身边的同事成为一家人?任丽,你好好想想,到底是公司开除了你们,还是你带着这拨新人成了局外人?”

我被问住了。赵姐说得没错,不论我的初衷是什么,但事实就是,作为一个新人,我没有积极地融入新环境,而是率队自我隔离了。我真是后悔极了。

老精神之二:干一行爱一行

找到第二份工作,已是六个月之后了。我不得不放弃之前“专业对口”的想法,在一家垃圾环保再利用公司做经理助理。那是一家很小的私企,工资也不高。唐总经理看中的,是我懂财会知识,可以帮他审核账目。

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工作,把它当作一种权宜之策。为了防止我再犯错,上班前,母亲再三叮嘱我:“虽然这份工作和你的专业不对口,但你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论你做什么,只要认真对待就有成功的那一天。”我表面答应,心里却嘲笑母亲的落后。作为新时代的职场新人,我一直秉承着爱一行干一行的理念,你都不爱这个职业,如何干得好?

私企工作没有最累,只有更累,请一当十。尽管挂着助理的名头,我还要负责接待,打扫总经理办公室、写文件、打印、复印……每天一堆琐碎的事,让我厌倦至极,两个月,就攒了一肚子闷气。

一天,我在常去的社区网站发了封抱怨帖,讲述了自己工作时的种种愤懑,没想到竟引来好多回帖。大家在一起共同控诉老板的恶行恶状,一些网友还把自己在办公室偷懒的小技巧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比如放慢做事的速度,在茶水间泡茶要长,最佳的上厕所时间是24分钟……我翻着,看着,心里豁然了不少。

我立即开始用起了网上学来的各种偷懒方法。没想到真的很好用,至少让我郁闷的上班时间变得有趣了。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公司出事了,会议室丢了三台笔记本电脑。从监控录像上查出来,下午两点到三点半,会议室一直没人。小偷扮成快递员混进公司大楼,光顾了公司。

虽然在物业和警察的帮助下,三台电脑被成功追回,但我也因此丢了工作。唐总认为这是我的失职,每个人在那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合理任务,我却擅离职守。唐总大发脾气:“最近你经常不在岗位,一去就半个小时,你知道什么是敬业和责任吗?”

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我一直天真地以为,没人会注意我偶尔的小偷懒,没想到,我的一举一动,领导都看在眼里。而那天下午的那一个小时,我躲在楼梯间跟闺密煲电话粥,探讨如何报复她那个玩劈腿上瘾的男朋友。

在离开公司那天,不服气的我像竹筒倒豆子,把心里的委屈全发泄给了唐总:“我学了四年的专业财会知识,你却把我当全能勤杂工。是你不会用人,还怪我不认真对待!”唐总看着发飙的我,无奈地笑笑说:“不喜欢这份工作就是你偷懒的理由吗?你知道我八年前是做什么的吗?收废品!你认为谁愿意干这活儿?可我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若没有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我能有今天吗?能从捡破烂做到公司总经理吗?”

我一瞬怔住了……

老精神之三:做一颗网络时代的螺丝钉

接连被辞退,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2009年,我一边找工作,一边考了中级会计证书,在一家大型电器卖场如愿以偿地做了会计。

我牢牢记住从前的教训,认真敬业,不敢有丝毫放松。可是我发现,工作中有无数问题,不是认真做事就可以解决的。我在这家电器城整整做了两年,除了工资涨了一点,没有任何升职的迹象。在主管和经理的眼里,我好像是透明人,无论怎么努力,他们都无视我的存在。我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

母亲看出我的闷闷不乐和倦怠,经常开导我。但她的老观点令我很生气,“难道你也要我像你一样,一辈子默默无闻?”母亲笑笑:“我是想你有颗平常心,问心无愧就好了。别太纠结升职问题,容易心术不正,心理不正常,比一辈子做个普通员工更可怕。俗话说,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放在哪里哪里亮。”

母亲的话逗得我哈哈大笑。可是笑完,反观内心,又何尝不是呢?同事王姐都50岁了,不还是一个普通会计,每天都笑口颜开的,晚上还去社区教老年人跳舞;主管虽然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但人家不但是研究生毕业,还有真才实学,每天都加班到很晚。相比于别人,我有什么可嫉妒可埋怨的呢?

一点点地说服自己,渐渐地,心就宽了。笑容多了,同事间关系也融洽了。我仔细观察每个同事的优点和缺点,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和经验,常跟主管探讨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我还跟王姐学了跳舞,在元旦联欢会上一展才艺。经理开始注意到我,主管也开始把一些重要的财务工作交给我做。有了领导的肯定,我做得更加卖力。

2012年春节前,公司评选先进工作者,我有幸成为五位先进工作者中的一名。在公司年会上发表获优感言时,我拿着麦克风,忍不住想起五年前上班玩QQ群的自己,半夜混论坛的自己,躲在楼梯间煲电话粥的自己……我笑着,眼角却湿润了。我说:“虽然这个世界越来越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网络上到处教我们怎样赚钱,怎样玩手段。但是,有些可贵的老精神,却不该被遗忘。比如,我们都是革命的螺丝钉,放在哪里哪里亮。”

全场瞬间笑翻了,紧接着,掌声响起来。

2、设计师的绝招

设计师小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公司的第一笔业务,竟是被他看不起的李为民签下的,而且还是在他没谈成之后,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就搞定的!

这事发生在他们兴发装饰公司开业当天上午,一位姓王的年轻女子牵着条小狗走进他们公司,说是有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想装修,见他们公司刚开业,看能否比其他公司便宜一些。

公司刚开张就有生意,老总张兴发很高兴,与王小姐简单交谈过后,答应给她优惠,然后让小马与她谈设计方案。被老总点名谈第一笔业务,小马心花怒放,他曾经在别的公司做过设计师,手里有成功的案例,又是科班出身,跳槽来兴发公司就是冲着设计总监的位置来的,现在机会来了。

小马踌躇满志地坐在王小姐的对面,他首先拿出几个以前设计的方案,让王小姐过目,很明显,他是想让王小姐相信他的才能。谁知王小姐并不买他的账,简单翻了翻就把方案放在了一边,从包里拿出份图纸说:“这是我家房子的结构图,我喜欢欧式的简洁与现代,现在我想听听你的构思。”

既然王小姐准确说出了她的要求,小马心里就有底了。他拿出一些事先准备的欧式风格的方案,让王小姐挑选,看她喜欢哪一款。可这回王小姐只是瞟了两眼,连翻都没翻就说:“我不喜欢家里的装修与别人家一样,我希望你用智慧设计出一款我喜欢的风格。要不这样,你先看一下我家房子的结构图,然后画个草图,先简要说一下你的构想,我满意了再出效果图。”

小马做过几年设计师,知道有主见的客户最难缠,要让他们满意,必须有新的创意,所以他看过王小姐家房子的结构图后,边从脑海里搜索满足她要求的构思,边开始画草图。王小姐坐在小马对面,听着他说的专业术语,看着他画的草图,先是一脸茫然,紧接着眉头皱了起来,最后干脆眼睛瞟向别处,心不在焉起来。就在这时,王小姐怀里的小狗忽然跳了下来,撒开腿就往外跑。王小姐一看急了,急忙唤着小狗的名字让它别跑,可又不便走开。眼看小狗就要跑出公司大门,一个小伙子闪身拦住了它,并对王小姐说:“王小姐,估计它是想方便,你坐着继续谈方案,我带它出去。”

拦住小狗的是李为民,他以前在别的装饰公司做过业务,懂一些设计,那天他路过兴发公司,见他们招设计师,心想何不来试一下,没想到竟被录用了。虽然当上了设计师,但李为民自己清楚,他的设计底子薄,开始一定要向其他设计师学习,哪怕给他们打杂当下手也行,所以见王小姐的狗跑了,为不影响她谈设计,他马上站了出来。

李为民牵着王小姐的小狗方便完后,刚在公司前面的广场溜达了一圈,还没打算往回走,却远远看见王小姐走出了公司,以为她担心,忙迎上去说:“王小姐,你继续谈设计,狗我替你看着。”“已经谈完了。谢谢你帮我看狗。”王小姐接过李为民手中的绳子,面无表情地说。“已经谈完了?这么快!”李为民虽说没单独替人设计过,但以前见过设计师跟人谈设计,还从没见过遛一圈狗的工夫就谈成的。“他们的设计我不满意,能不快吗?”王小姐苦笑了一下,“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原来是王小姐不满意小马的设计,李为民愣了一下,随即就说:“我们公司有好几个设计师,另外几个你也谈了?”“屋里那几个的想法我都不满意。”王小姐看了李为民一眼,见他胸前也有个设计师的铭牌,于是就问,“你也是设计师?”“我是个新手。”第一次听别人叫他设计师,李为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王小姐要信得过我,不妨跟我谈一下你的想法,看我能否帮你完成。”

估计是李为民帮她遛了一圈狗,加之他也是个设计师,王小姐不好意思拒绝。公司第一笔业务就谈崩了,老总张兴发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李为民回去的时候,他正在发牢骚,一看王小姐跟在身后,他立即打住话头,忙不迭地迎上去说:“王小姐,刚才不满意没关系,我们集思广益,直到你满意为止。”“我这不是又回来了吗。”王小姐笑着把狗绳交给他说:“张总,麻烦你找人帮我看一下狗,这回我跟李设计师谈。”

开业前公司招聘四名设计师,张兴发记得很清楚,李为民是最后一名被录取的,录用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以前在别的装饰公司做过业务,也就是说张兴发看中的并不是他的设计才能,而是他熟悉行业里的事情,没准能拉来活。可这会儿王小姐指名道姓要与他谈,张兴发干着急也没办法,只好暗自祈祷有奇迹出现。

王小姐又回到公司,小马满以为她又找自己谈,谁知她却找李为民,他不由心中暗笑,李为民不是学设计的,属于半道出家,而且连图都画不准,这笔业务要能谈成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来到李为民的办公桌前坐下后,王小姐以为他开口就谈设计,可他却跟自己聊起了家常,除了聊工作,还聊闲暇时做什么,有什么爱好等等,最后才聊到房子。开始王小姐有些不耐烦,但人已经来了,加之李为民还没谈他的想法,她也只有耐着性子,可在聊过之后,见了李为民画的草图,她就瞪大了眼睛。李为民对她的惊讶不以为意,递给她一支有颜色的笔,问她最希望在房子里出现什么,然后画上,并涂上颜色。他俩就这么有问有答,时而是李为民在草图上画着构思,时而是王小姐在草图上画着她的设想,半个钟头过去,草图上就画满了不同的图案与颜色,而这时,王小姐的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最后她说:“就按这个出效果图,明天我再看一下,然后再定稿。”

既然王小姐要出效果图,那就意味着她认可了李为民的设计。她刚一离开,张兴发和小马等人便迫不及待地过来看李为民的杰作。张兴发还好,只要客户满意,能签下单子,李为民设计成什么样他并不关心。可小马和其他设计师看后都不由皱起了眉,李为民画的草图实在不敢恭维,一点也不专业,而且他的设计也并不比他们高明,他们纳闷的是,李为民的想法他们也提到过,可王小姐为什么不认可呢?

第二天,王小姐看了效果图后便跟公司签了装修合同,李为民作为设计师,也跟着去了她家。他俩刚走不久,公司里来了一位姓黄的女士,说是王小姐介绍来的,也有套房子想请他们设计。张兴发喜出望外,赶紧把小马和其他几个设计师都叫了过来,让他们一并给黄女士设计,他想既然是王小姐介绍的,那她势必夸他的公司好,三个臭皮匠还抵一个诸葛亮,他们几个难道还不如一个连图都画不标准的李为民吗?

可还真是怪了,望着小马他们画的标准漂亮的草图,听着他们专业的讲解,不知怎的,黄女士越听越烦躁,最后她一推草图站了起来,打电话给王小姐说:“小王,你没骗我吧,怎么跟你说的不一样啊?他们跟其他公司一样,我看不明白,也听得一头雾水。”

张兴发当时就在黄女士身边,听她这么说,他的心顿时一下凉了半截。还好,电话里王小姐并没说他们的坏话,只听她说:“那个设计师现在在我家呢,你稍等片刻,让他回去帮你设计,包你满意。”

看来黄女士也是冲着李为民来的。小马他们空欢喜了一场,不过这也刺激了他们,他们想搞明白李为民究竟哪里比他们高明。

还像给王小姐设计一样,这回李为民又没费什么口舌,他的设计就得到了黄女士的认可。望着李为民画的草图,小马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小声嘀咕说:“也不比我们想法高明嘛!”

小马的话被黄女士听到了,她看了小马一眼,没说话,而是把他拉到她刚才坐的位置上坐下,然后把他画的草图与李为民画的草图放在一起说:“你画的草图是比李为民专业标准,用的还都是专业术语,可这对于我们一个非专业人士,能听明白看得懂吗?”

看着自己与李为民画的草图,小马恍然大悟:李为民画的草图乍看不标准,也没什么新东西,但李为民是倒着画的,也就是说,对面的客户看的是正图。而他画的则是正图,客户看的却是倒图,听着他满嘴显摆的专业术语,看着倒图,客户当然不愿意跟他谈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安徽有牛人!垃圾中淘宝创造亿元财富

别人当作垃圾,他却当作宝,没想到在他的努力下废料果真变成黄金,让他拥有了来自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的客商,年销售额3亿多元。这个牛人是谁?

日本人的神秘一笑

唐道远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广德县东亭乡高峰村,这里位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到处层峦叠障,沟壑幽深,青竹遍布。

唐道远的父亲如愿以偿。

2006年,负责管理竹扇厂的唐道远发现一个问题:制作竹扇要经过60多道工序,由此产生的废屑非常多。过去,这些竹屑因为没什么用处,所以被当做垃圾堆放在一旁,不知不觉就堆成了小山。后来,由于“小山”太占地方,人们就开始用焚烧的办法处理竹屑,搞得浓烟滚滚,不仅污染空气,有好几次还差点酿成火灾事故。

唐道远了解到,广德的竹制工艺品出口加工企业有600多家,很多老板都对如何妥善处理废弃的竹屑头疼不已。一根完整的竹子,从砍伐到最后做成产品,大概只有60%被有效利用,剩下的40%就成了毫无用处的垃圾。600多家企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几乎相同,制作一件成品,都要经过造型、打磨等多道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竹屑,烧掉十分可惜。那么,能不能把这些废弃物利用起来,也制作成什么东西卖呢?

电脑是唐道远的贴身伙伴,上网是他每日的“必修功课”。唐道远通过网络发现,日本人是研究“废物利用”的高手。由于国土面积比较小,各种资源相对匮乏,日本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非常重视对现有资源的保护。比如,虽然本土的竹林面积并不小,但因为不能随意砍伐竹子,所以竹制品都从国外购买。在日本,进口竹床、竹篮、竹扇、竹筷等日常生活用品很正常,有趣的是,就连竹子的废料也要进口!看到这个消息,唐道远颇觉新鲜。他敏感地意识到,精明的日本人宁肯漂洋过海地从越南等国购买竹屑,说明这些一般人眼里的废弃物肯定能派上用场。那么,竹屑到底能不能重新利用、能不能创造出不菲的经济价值?唐道远决心解开这个谜。

天赐良机。不久,一个叫做林芳之的日本客商找到唐道远,委托他帮助收购一些竹屑。当唐道远好奇地询问对方收购竹屑作何用时,对方竟然笑而不答,这让唐道远更加相信竹屑蕴藏大用途:明明是没人要的东西,日本客商却当宝贝买回去,而且给出的价格也不低,这里面一定有玄机!

林芳之走了,但那个神秘的笑容让唐道远总也忘不掉。

一夜之间“魔怔”了

唐道远开始“网询”秘诀。上海同济大学一个教授对他点拨道:据说有的西方公司能把竹屑加工成环保新材料,这种产品在欧美市场很抢手,利润丰厚。唐道远茅塞顿开,惊喜异常:广德每年产生竹屑100多万吨,而且,邻县和浙江、江西等地的竹子也太多太多,竹屑同样不少,如果能利用它们开发出新产品,那是怎样的商机啊!

传统竹制品行业竞争激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这一点,唐道远从接手管理父亲的竹扇厂时就有了体会。他认为,要想拓展事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就得开阔视野,破除成规,转行做环保新材料,开辟一条利用废物赚大钱的新路。

唐道远决定到日本考察,看看对方到底用竹屑做出什么东西、采用了何种技术。

让竹屑变黄金?做了一辈子竹扇的父亲觉得儿子“简直是异想天开”。老人十分清楚一根竹子所能利用的经济价值,对儿子去日本“取经”,他认为是“荒唐”,是“瞎折腾”!但唐道远最终还是执拗地走了。

一个多月后,唐道远从日本归来,一句话把父亲惊得几乎晕倒。他对父亲说:“我不想继承竹扇厂了!”

不但父亲的脸色阴沉难看,几个妹妹和妹夫也都难以理解他。

接着,唐道远的行为变得十分怪异,成天不着家,到处寻找竹子废料,口口声声要做什么“塑木”。人们听不懂,纷纷议论他“魔怔”了。

在当地人眼中,尽管竹制品市场竞争激烈,但当时唐家的竹扇厂还是比较平稳的。因此,大家都认为唐道远没有必要“弃旧图新”,去冒什么风险。而且,“塑木”究竟是个啥时尚玩意儿,谁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唐道远把“塑木”做起来,有谁能认,又有谁敢用呢?

尽管不被理解,尽管没人看好,可唐道远的决心已经无法改变,他说自己“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

别人担心环保新材料没有市场,唐道远却认为“市场巨大,如果能把它做起来的话,利润会远远超过传统的竹扇产品”。父亲拗不过倔强的儿子,只好答应借厂房给他,同时提出亏损底线是100万元。

从此,只要发现竹制品加工厂扔弃的下脚料,唐道远就会想尽办法买回去。“慢点装,慢点装,不要把袋子撑破了!”一辈子靠竹子吃饭的山里人,只见过往外扔竹屑的,哪见过花钱买竹屑的呀?看到唐道远拿着麻袋就跟拾宝贝似的,人们直呼稀奇。而唐道远呢,也和那个日本客商林芳之一样,收购竹屑时神神秘秘,从来不多说什么,搞得大家一头雾水,莫名其妙,除了纳闷儿就是议论和猜测:“听说他(唐道远)买(竹屑)回去,是做什么板子之类的东西。”“废料嘛,既然他要买,那肯定是有用呗!”“一定是搞什么高科技产品……”

短短个把月,唐道远几乎把全广德的竹屑都收购完了,价格也由最初的每吨100元一路上涨到每吨300多元。

即使这样,唐道远还不罢手,又跑到浙江的安吉等地,甚至把江西那边的竹屑也一卡车一卡车地拉回来了,“扔”出去的资金有好几百万。全家人都吓坏了,连最好的朋友也怀疑他是不是患了精神病,小心谨慎地问他:“你这个公司怎么成了专门收破烂的?”唐道远乐呵呵地回答:“竹屑,宝贝啊,我搞出来的东西绝对会是俏货!”

原来,他去日本考察后才明白,人家进口竹子废料是用于做“塑木”,家里铺地板,一些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都需要这种产品。“塑木”的原料除了竹屑,还有废旧塑料。至于如何把两样东西合理配比制成“塑木”,这属于“商业机密”,人家死活不肯透露。如果购买实用专利的话,那肯定是要掏一笔巨款的。

4、回避办公室政治

试图避开办公室政治就像试图避开天气一样不可能。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在那儿。政治是完成任务的途径,不管在职场、在政府,还是在专业组织中都是如此。如果你没有卷入办公室政治,你就没有真正进入赛场般的职场,而如果你没有进入赛场,你压根儿就不可能获胜。

政治事务不过就是人际关系,是每种关系投桃报李的交易。在职场中,事业的成败都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如果你到需要的时候才去培养人际关系,可能已经为时晚矣。你得一直构建关系,并且和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关系。

在成功的职场人际关系中,不管是和老板还是和同事,你都要清楚地说明你可以向对方提供什么,以及你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这种关系无所不在,一切都不言自明。想想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你也许需要她的忠告,或者想有人做伴。如果她给你这些,你一定愿意投桃报李,把她需要的给她。你们也许永远不会讨论这些,但是交易就隐含在关系之中。职场政治跟这如出一辙。每次你尽力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或者给他们需要的东西时,你就已经获得了一种象征性的“筹码”,以后你需要什么,就能用它来兑换了。

处理办公室政治就跟谈判一样。花点时间了解别人需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促成一种双赢局面。

记住:政治上的交易就是用一物交换另一物。不要只是给予,想想你自己需要交换些什么。别害怕兑换自己的筹码。

从长远来看,通过放弃比较小或者比较次要的东西,你也许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别回避你眼中的政治问题,人们只是在你周围活动。在政治环境中工作,要让他人把你视为问题的解决者,而非问题本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5、退役上校当老板:我这样搞掂90后员工

如今的工厂,90后“农二代”不好管理,成了许多中小企业老板和管理者的共识。有的老板不信邪,采用粗暴式管理,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

重庆老板张伯均也曾一度被90后“农二代”修理得焦头烂额,后来他竟模仿起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来管理员工;更搞怪的是,他还将这些90后员工任命为排长、连长、营长……没想到,他依靠一部《亮剑》,不仅让自己的公司起死回生,而且把这群不好管的90后收拾得服服帖帖。他是如何“亮剑”的呢?

玩不转90后退役海军上校学《亮剑》

到了2008年初,张伯均向银行贷款100万元,扩建了新厂房,并招聘了100多名工人。然而,本想大干一场的他却遭遇了一场“暗战”……

原来,公司新招聘的100多名工人都是90后,与70后、80后相比,90后的个性更张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服从管理,稍有不满就会抱怨,甚至叫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2008年3月,一个从广州返乡的90后在上班时间打电话,被主管批评了一顿。谁知他毫无悔改,还质问主管:“宪法哪一条规定员工上班不能接电话?如果有,你先把老板的电话没收。”主管哭笑不得,拿他毫无办法。

军人出身的张伯均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得知这些情况后,他顿时火冒三丈,说:“凡是不服从管理的员工,统统辞退。我这里是企业,不是迪斯尼游乐园。”

对此,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提醒说:“张总,现在招的员工基本上都是90后,就算把这一批全解雇了,以后招的人也都差不多是这种人。光靠开除员工,不是办法呀!”张伯均把眼一瞪,嗓门冲得老高:“我就不信邪,难道离了张屠户,就只能吃带毛猪了?”

可实践证明,张伯均开除好几个不服从管理的员工后,新来的90后员工照样不好管。更令他气恼的是,有些被开除的员工临走还扔下狠话:“现在可以做工的地方到处都是,想剥削我们,做梦去吧!”

2008年5月的一天,张伯均亲自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当时,他到重庆市沙坪坝一个门店视察,发现有一个名叫陈晓菊的导购躲在一个角落里发短信,嘴角还不时露出一丝浅笑。他忍住怒火,把陈晓菊叫到一边批评道:“现在是上班时间,你在干什么?”他本以为陈晓菊会羞愧难当,没想到她反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我只是发个短信嘛!你上班时不接家人的电话吗?”

员工上班发短信,竟然还与老板顶嘴。张伯均气得大声说:“现在是上班时间!”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个性十足的陈晓菊竟当场写了一份辞职书,拜拜了……

有一次,张伯均与商界的朋友聊天,很不理解地聊起这件事。没想到,大家也都有同样的感觉,都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

在手下人的劝说下,张伯均试着用“微笑”来管理员工,可惜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找到好的管理办法,他甚至一度把企业暂时交给妻子黄丽华打理,自己则外出取经。短短半年,他先后就读北京大学总裁研修班、复旦大学企业管理培训班和广州总裁高级MBA课程研修班,学会了不少“国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取经归来的张伯均开始推行这些“经验”。谁知,无论他使出什么招数,结果却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他劳神费力是小事,可由于企业管理跟不上,效益下滑,面对眼前的局面,他像一头笼子中的困兽,有力气却无处施展……

张伯均十分郁闷。当时,重庆一家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剧《亮剑》,他看了几集后,便欲罢不能了。看到丈夫沉迷于《亮剑》,黄丽华忍不住发牢骚:“你看你如今都成啷个样子了,你看人家李云龙能把一支破队伍带好,你却连几个娃娃兵都管不好!”张伯均不服气地说:“他是带兵,我是管公司,啷个一样?”黄丽华嘴巴一撇,说:“都是管理,有啥子不一样嘛?”

妻子的话如同兴奋剂,张伯均猛地一拍脑袋:“是啊,带兵打仗与管理公司,本质都是管理。我怎么不学学李云龙,用他的一套来管理公司呢?”

三次“亮剑”这帮90后刺头全变了样

妻子黄丽华以为丈夫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2009年1月1日,张伯均果真亮出第一剑,宣布从这天开始,公司市场部改叫侦察营,商品部改叫物资营,信息外联部改叫通讯营,财务部改叫机要连;另外,公司不设总经理、经理等职务,而改为师长、政委、团长、营长,下设突击连连长、步兵连连长……

张伯均这样折腾,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有人说:“难道我们要打仗不成?”还有人私下议论:“看来张总——现在的张师长是看《亮剑》走火入魔了!”妻子黄丽华也看不过去,说:“《亮剑》只是电视剧,你啷个能当真嘛?”张伯均神秘一笑,说:“李云龙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因为他的部队是一群狼。要养一群狼,就得有狼窝。我这样做,就是在造狼窝。我跟你说,好戏还在后头呢!”

通过看《亮剑》,张伯均觉得李云龙不仅要求官兵严格训练,而且在生活中也不忘激发大家的狼性。剧中,为了发现和挑出独立团的精英战士,李云龙特地在全团战士面前准备了香喷喷的猪肉,并承诺只要谁能够战胜他,谁就可以吃肉。最后,果然有战士打败了他,李云龙不仅不生气,而且立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因此,张伯均觉得要想激发大家的狼性,就得给“肉”大家吃。具体来说,就是要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多发钱,发现钱。

2009年1月31日,受此启发,张伯均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亮出第二剑:“从今天起,我要在生产一线搞‘竞标’,每个生产班组报出自己的当月最大产量,报出的数额最大且当月能够完成的班组,我会重奖5万元现金!”

竞标结束后,大家都嘲笑7组组长赵阳,说:“你是放卫星哟!到时完不成,看你怎么办?”还有员工私下嘀咕:张总有这么大方吗?不会是拿我们穷开心吧?张伯均的妻子黄丽华对此十分不理解,她说:“现在你还没赚钱,你拿5万元奖励员工,就不怕亏了?”张伯均说:“等着瞧吧!”

“肉”摆上餐桌后,各组都想完成任务,生产热情十分高涨。尤其是“报价”最高的七组,几乎天天加班加点。以前总有员工借口上厕所,一蹲就是半小时,如今再有人这样做,其他员工就会说:“你可别拖后腿呀!”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赵阳带领的7组果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 2万件。2009年3月8日,是每月发工资的时间,就在大家猜测老板是否兑现承诺时,张伯均果真带着5万元现金来了,他把钱往桌子上一摊,果断地说:“7组是一群最凶狠的狼,这块肥肉该他们吃!”

看着一大堆现金,所有员工惊呆了!有人说:“没想到这个‘张师长’说话还真算数哈,早知如此,我们也该豁出去了!”更令张伯均高兴的是,公司当月的产量比上个月翻了一番,除掉5万元额外奖金外,还多赚了5万元。从此,他将竞标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让一线员工每个月都“有肉吃”。

张伯均亮剑取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他决定将“亮剑”进行到底。

在电视剧里,李云龙为让手下的连长、排长放手单干,他规定只要不违反纪律,只要能搞到枪支弹药,全部归你,你就当头。张伯均想,这不是提拔人才的好方法吗?他决定借鉴一下。

2009年4月20日,张伯均再次“亮剑”,规定只要业务员的业绩超过了排长,就接替排长,排长的业绩超过了连长就接替连长……依此类推,形成“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竞争氛围。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