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心理故事5篇汇总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身处职场,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来激励我们前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细节是一种功力

生活是由许许多多微妙的细节构成的,有些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往往暗藏玄机。也许,你就是因为疏忽了一个小小的细节,而错失了人生旅途上的许多机遇。关注细节,这不仅是一个小小的提示,更应该是一种需要我们刻意去培养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养则来自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细节的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功夫。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觉得对现在的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借鉴意义: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初试、笔试等四轮淘汰后,只剩下6个应聘者,但公司最终只选择一人作为经理。所以,第五轮将由老板亲自面试。看来,接下来的角逐将会更加激烈。

可是当面试开始时,主考官却发现考场上多出了一个人,出现7个考生,于是就问道:“有不是来参加面试的人吗?”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男子站起身说:“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人们听到他这么讲,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为人们倒水的那个老头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为然地问:“你连考试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有什么必要来参加这次面试呢?”这位男子说:“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自己本人即是一大财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认为这个人不是头脑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这个男子说:“我虽然只是本科毕业,只有中级职称,可是我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2家公司任过职……”这时主考官马上插话说:“虽然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错,不过你却先后跳槽12家公司,这可不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

男子说:“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男子也笑了:“不,这不是我的失败,而是那些公司的失败。这些失败积累成我自己的财富。”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上前,给主考官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与同事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错误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其他人所学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经历错误与失败,所学的东西更多、更深刻;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离开座位,做出转身出门的样子,又忽然回过头:“这10年经历的12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愕,目光转而注视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诧异之际,很快恢复了镇静,随后笑了:“很好!你被录取了,因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老头的言语表明他确实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板。这次轮到这位考生笑了。

我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是一种不能用编程来表现的东西,因而是学不到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考生能够从倒茶水的老头的眼神、气度、举止等,看出他是这个企业的老板,说明他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人。这种洞烛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而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注重对每一个细节的观察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不论什么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故事二:“80后”富豪戴志康:为了“看不到的前途”而奋斗

在“80后”富豪中,戴志康不是最张扬的,也不是最有钱的,却是最执著的一个。“执著可不是为了一个看得到的希望而奋斗,而是为了一个一直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3年。”29岁的戴志康说。

戴志康创业8年了。开始创业那年,戴志康21岁,那时的他是一个“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的人。他开发了一款叫“discuz!”的软件产品,提供了国内大多数论坛的后台代码。就像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一样,一个网站也可以拆解成类似于主板、芯片、存储器这样的零部件,比如论坛系统、博客系统、内容发布系统等软件。如果要建立一个中小规模的网站,只需把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戴志康小小年纪就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社区平台和服务提供商的当家人,靠的正是这个本事。

研发软件只为找工作

戴志康1981年出生在黑龙江大庆市。高考后,戴志康进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通信工程专业。他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学习之余,就是无边无际的网上冲浪。

戴志康在网上结识了很多朋友,慢慢对能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产生了兴趣。2002年3月,他开始开发论坛后台软件“discuz!”,将软件上传到各个下载网站,希望更多人使用。

谈到为什么研发这个软件,戴志康说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软件找工作。但是,当一份年薪30万元的工作摆在他面前时,他却拒绝了。“这个软件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外面的诱惑再大,我也没法放弃它。”

“收费”的黑色记忆

当戴志康看到自己的软件被800多个社区使用时,他觉得可以把它拿去卖钱了。但他没料到,“收费”这两个字带给自己的会是一段黑色的日子。网上骂声一片,人们说戴志康是个骗子,做出一个软件引诱大家用,看到有人用就收费。有人说这根本不是戴志康编写的程序,盗用了居然还敢吆喝着卖……

那段时间,戴志康成了网友的靶子。他每天早上一睁眼,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事做着还有什么意义?”但一通牢骚之后,该忙什么还得忙什么。他坚持对程序进行优化,每天加入一点新功能。

8个月过去了,定价500元的软件一套没卖出去。面对朋友提出的降价和恢复免费的建议,戴志康的决定让大家觉得他失去了理智——他把价格从500元涨到1000元,后来涨到了2000元。

若干年后,戴志康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解释了自己当初的做法:我如果卖500块钱,要碰到4个冤大头才能赚2000块钱;要是卖2000块钱,只要碰到一个冤大头就可以赚2000块钱。反正也卖不动,不如价格高一点。

很快,真来了个“冤大头”。一位香港用户给戴志康打电话,表示愿意付钱购买这个软件,但个别地方需要改进,如果能快些,他愿意多付钱。结果,戴志康用了一周完成了任务,赚到了第一个3000元。

随着网络收费大环境的改善,愿意向戴志康付钱的人越来越多。到2003年年底,戴志康赚到了50万元。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揣着读大学时赚到的50万元,戴志康来到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康盛创想”。

创业之初,除了业务推广外,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组建团队。戴志康租的办公地点是个很旧的民宅,应聘的人看到这个工作环境就不再给他继续谈的机会,甚至有人觉得戴志康是个骗子。足足用了8个月,他才从大学同学里找到了第一名员工。

挨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戴志康在2005年迎来了康盛创想的飞速发展,员工有60多名,公司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开心之余,戴志康觉得难题要来了。他觉得康盛创想在创业第二年就会碰到“玻璃天花板”,想突破就必须创新。

戴志康的决定再次让人吃惊——把他的软件变成免费的。这意味着,康盛创想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从卖产品变成卖服务。

员工们很难接受老板把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主打产品变成免费产品——产品从卖到送很容易,但万一送得不如意,想重新卖就不太可能了。

其实,戴志康是经过了一番踌躇的。关键时刻,投资人周鸿祎出现了。他告诉戴志康,暂时不要考虑钱的问题,先通过免费的方式快速把用户量做大,抬高竞争者进入的门槛,避免价格战,这才是互联网公司,而不是软件销售公司。“这好比到了一个滑梯前,我想玩但不敢跳,老周出现了,踹了我一脚,我就直接下去了。”戴志康开玩笑地说。

2005年12月12日,戴志康宣布,永远为免费版用户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功能,永远向免费版用户提供稳定、长期的可升级支持,永远支持中小网站、个人网站,尤其鼓励基于草根的社区应用创新。

程序变成免费的以后,康盛创想的用户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免费策略的成功让戴志康颇为兴奋,他给这一行动起了“蚂蚁雄兵”这个名字。虽然用户都是个人网站站长,但他们聚合起来的力量足以影响互联网的创新机制及导向。

看好“跨界融合”

2006年除夕,戴志康在传真机旁等待红杉资本的传真。“全球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商,竟然也会认可我们这种草根企业,我幸福而紧张地等待着。”

在资本的支持下,康盛创想的产品日趋丰富,公司客户除了个人站长外,还有搜狐、网易、猫扑等商业网站。2008年,戴志康推出了全新的盈利模式:用虚拟货币“漫游币”架桥,将散落在互联网上的社区网站连接起来,让流量转化成真金白银。康盛创想从一家纯粹的软件公司转变成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成为中小网站的运营和销售平台。

2009年,戴志康将几乎全部力气花在一个项目上。他无法用已有的概念将其准确描述,只好以“x产品”代称。

戴志康说:“真正的经典,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骨架后,让更多的肌肉附加于其上,进而实现做‘乘法’般的融合,而不是做‘加法’般修修补补似的堆砌。”他解释说,商界有不少范例:宝马x6——越野车中的跑车;小沈阳——二人转演员中的电影明星;韩寒——作家中的赛车手……这正是“跨界融合”的理念。他相信“跨界融合”将带来高效的沟通模式。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政府部门发起了“打击色情”专项行动,这次行动清除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站,一些守法经营的网站受到牵连。在一个月内,戴志康接到了全国10多个省市站长的反馈,称自己所在的机房被关停或整顿,网站连续数天无法访问。作为站长的“送水人”,戴志康和站长们一样揪心。

“在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中,今天的站长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私营业主,是最具活力的群体。经过短暂的寒冬,我们必将迎来新一年的春暖花开。”戴志康为陷入困境的站长鼓劲,就像当初他从投资人“踹他的那一脚”中获得力量一样。

故事三:我喜欢招什么样的人

微软的招聘颇具特色,主要有以下特点:华丽的招聘会(激动的音乐,激情的演讲);现场考试;现场面试;当天出结果。这些都体现了微软的效率和节奏。

有一年,我出了3道特殊的考题,并且告诉应聘者:如果有人答出一道题,微软就会录用;答对两道题,微软会开出双倍工资;答对3道题,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开工资了。

其中第三道题是这样的:

营业员王小姐由于工作失误,将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以1万元错卖给了李先生,王小姐的经理如何写信给李先生试图将钱要回来?

面试员工是我的一个爱好,并且我还把这个爱好传给了公司的员工。在第一批25名员工就职后,我就告诉他们,以后再招新员工时,他们也要参与面试,并且我还教给他们面试时要注意什么内容,哪些可以问,哪些不可以问。

曾经有一个人逃过了我的面试,因为那一次我在国外出差,而微软中国的一个位置急需人手。在听过主管的汇报之后,我认为可以特事特办,让那个人直接上班。可等我回国之后,那人却再三要求面试他一次。我很奇怪地问:“我看过你的工作表现,你是一个合格的员工,没有必要再面试了吧。”那个人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全公司只有我是溜进来的,他们都嘲笑我。唐总您还是面试我一下吧,我不希望和别人不一样。”最后,我满足了他的要求。所以,当时微软中国1200名员工,全部经过了我的面试。

我喜欢招聘的人其实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爱创新、有激情,二是勤奋努力。2001年,有一位叫李健的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到微软来面试。第一次面试没有成功,我告诉他是因为他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他回去后看了很多书,恶补了微软的技术。第二次来面试时再一次被我否决,我告诉他说,虽然他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技术水准还是不够。李健又回去恶补,第三次站到了我面前。面试结束后,还没等我宣布结果,李健就说:“唐总,其实今天的结果对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经过这3次面试,我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精神,应对挑战的能力。我已经得到了很多,谢谢您。”我被他感动了,当场宣布录用他。一年后,李健被提拔做了经理。

我出的那些非常难的面试题目,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是想从面试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看出一个人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他是否能享受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乐趣。不过,后来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时,我在主持人的逼问下,还是说出了自己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办法。

我的方法是打电话给那位李先生,说:“李先生,这件事的确是小王工作失误造成的。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小王把自己辛苦工作积攒的1万元钱交还给公司,而且她本人也不希望我们把这1万元钱追回来。她说这是她工作的失误,她不想给您带来太多的麻烦。在这里我只想告诉您,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员工,我们为她感到非常自豪!”这样处理,等于把难题又返回到消费者那里了。小王不但把自己一年的积蓄拿出来补贴这次失误,而且她的境界高到不希望告诉李先生有这么一桩事,她愿意自己来承担这一切。那么作为李先生,一个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都高于小王的人,他会怎样来面对这个问题呢?结果可想而知

故事四:做事的境界

这天,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去探访一位赋闲在家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

老领导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就是二十岁左右,有精力,有知识,风风火火,什么事情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三十出头儿,有活力,有智慧,风生水起,把分管的工作搞得“有声无色”,大家有口皆碑,上级领导颇为满意。

当了主要领导,正是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胆识,上上下下,单位各项事务打理得“无声有色”,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领导、员工民心所向。

再后来做了企业集团的一把手,人逾半百,有能力,有经历,里里外外,一切事情都处理得“无声无色”,企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水平,跃居国内500强大型企业。

现在退下了,你看,我天天养养花喂喂鸟,优哉游哉,此生无悔。

大学生听得一脸糊涂。

老领导继续说:“年轻人,我用我大半辈子的经验告诉你,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精力;能做得‘有声无色’的人,说明他有活力;能做得‘无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魄力;能做得‘无声无色’的人,那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做事至“无声无色”,方显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境界。

故事五:名人求职记

罗温·阿特金森:灵机一动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罗温·阿特金森以其“憨豆先生”的形象而深入人心。罗温成名前到英国一家著名的马戏团应聘滑稽演员。考官出的面试题目是当场让人捧腹大笑。憨豆又讲笑话又演哑剧,可考官没有一人露出一丝笑意。

罗温灵机一动,亮出绝招,他转身拉开面试房间的门,对外面等候面试的其他应聘者大叫道:“喂,你们都可以回家吃饭了!他们已经决定录用我了!”这时,已经憋了很久的考官们一下子集体大笑起来。

罗温终于得到了一份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并最终成为英国喜剧泰斗、世界著名的滑稽大师。

李咏:处变不惊

1991年7月,李咏刚从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面试当天,中央电视台把内部的闭路电视全部开通,台里所有人都能看到面试现场的画面,考场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初出茅庐的李咏有点儿慌,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随着面试的进行,他逐渐适应了这种场面。

当时正打海湾战争,考官问海湾战争参战国都有哪些国家?李咏搜肠刮肚说了一些,惟独少了伊拉克,台下马上就有人质问,李咏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一句话让台下的人全乐了,李咏由此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为日后成为综艺节目“一哥”奠定了基础。

毕福剑:不落窠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毕福剑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花4元钱报了名。之后,他参加了导演系组织的集体面试。考官给毕福剑所在的6人小组出的小品题目是《公共汽车站》,要求在5分钟之内设计构思,3分钟表演完毕。6人中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主动做了临时头目,组织牵头落实了剧情,并给其他人分配角色:司机、售票员、逃票者、劝架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没有给毕福剑分配角色。小品表演的场面很热闹:车到站,逃票青年要下车,被售票员死死拽住,并告知司机不要开车门,以防逃票者逃跑……毕福剑只是在一旁看热闹。

3分钟的表演时间很快结束,考官愣是没看明白毕福剑演什么角色,便问他:“你在小品中演什么角色?”毕福剑回答说:“我演的是观众。有司机、有售票员、有逃票的,没观众可不行。”凭借不落俗套的回答,毕福剑顺利进入了复试,从而最终被导演系录取。

没想到近千名应聘者只有他笑到了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道:“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幸运的事会落到我头上。当初我若知道最终只招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

赵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98年,赵薇从已故著名导演谢晋办的恒通影艺学校毕业,正在四处寻找角色,她听说北京一个导演要拍一部电影叫《姐姐妹妹闯北京》,正在物色女演员。赵薇想毛遂自荐,但她只在一个场合见过这个导演一面,由于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也没人告诉她这个导演的电话和手机,她只知道这个导演住在北京某个小区。

赵薇情急之下,便从上海赶到北京,找到那个小区守株待兔。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就吃个包子,足足等了四天,才看到那个导演回家。对赵薇的“霸王面”,导演开始很生气,婉言拒绝了她:“女角色已基本上确定了。”但赵薇看导演拒绝得不是很干脆,第二天就又拿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女儿谷》给这位导演看,导演觉得她的演技还不错,最重要的还是导演被她酷爱表演艺术的精神所感动,破例在剧中给她安排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1999年,琼瑶的儿媳妇来大陆为《还珠格格》选角色时,正是偶然从《姐姐妹妹闯北京》中发现了赵薇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而向琼瑶推荐了她,由此,“小燕子”一演成名。

方文山:一点多面,八方出击

方文山是工商电子科毕业,为了圆梦而在台北苦苦打拼。他做过防盗器材的推销员,还曾帮别人送过外卖、报纸,做过外劳中介、安装管线工。他原来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电影编剧,进而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但当时台湾地区电影的整体滑坡让他望而却步,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拼命创作歌词。台北近郊的这位管线工有志于成为“50年后华语乐坛回避不掉的人物”,然而现实却总是不断地敲打这位年轻人:“别做梦了醒醒吧,快去开工!”

方文山当时最喜欢的是电影,但他觉得通过写歌词这个渠道,可能会帮助他迂回进入电影圈。在做一名还算称职的管线工之余,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创作歌词,直到可以选出100多首集成词册。

然后,方文山开始了他的求职之路。他翻了半年内所有的cd内页,找最红的歌手,线上的制作人,把集成册子的歌词邮寄给他们,一次寄100份。为什么要寄这么多份?他是做过计算的,他估计经过前台小姐、企宣、制作人层层碾转,大概会有五六份被目标人物收到。实际上,他估算得太乐观了,这样持续的求职行为持续了一年多,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综艺天王”吴宗宪的电话,而那一个月宪哥还签下了一位会弹钢琴的小伙子,他就是周杰伦。被吴宗宪发掘并赏识,方文山进入华语流行音乐界,和周杰伦结成黄金搭档,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真正成为了“华语乐坛回避不掉的人物”。

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