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励志 >

具有正能量的2020职场励志故事

时间: 芷晴2 职场励志

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职场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通过阅读正能量的故事,提高自己得到积极性,调整工作心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具有正能量的2020职场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一元钱变一百万

创富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头脑、有智慧的人。一元钱在多数人的手里就是等值的一元钱,但在某些人的手里,经过不长的时间就能变成百万元。市场无情,谁的脑子转得快、灵活运用得快,财富就会垂青谁。

去海南打工的张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寻寻觅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带去的钱花得所剩无几了,无奈的他只好决定回家。到了火车站,他翻遍身上所有的钱,数了数,递给了售票员。巧的是,除了买回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外,还剩1元钱。他边思索着边登上了火车,禁不住望望身边迅速膨胀的都市和充满着各式欲望的人群,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火车即将开动的一刹那,他又退了回来。

张先生握着那1元钱,来到一家商店的门口。他花5角钱买了一支彩笔,5角钱买了4个包装香烟的纸箱子。然后,他从商店里借了一把剪刀,把4个纸箱子裁成大小不等共24张牌子。在火车站的出口,他举起一张牌子,上面写着“出租接站牌(2元)”几个字,结果很多来接站的人都租他的牌子用。他用赚来的钱饱餐了一顿,而且口袋里还剩了40元钱。

一个月后,张先生的“接站牌”生意由先前的4个纸包装箱子发展为40块用镀锌板做成的可调式“迎宾牌”,每天的收入都在200元左右。三个月后,他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手下有了一个帮手。后来,他用出租“迎宾牌”挣来的3万元,在公园附近开了家鲜花寄送店,生意甚是红火。干了不到四个月,他又承揽了鲜花批发业务。就这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将1元钱变成了100万元。

类似这位张先生的创富故事如今并不稀奇,因为我们已经步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即知识、头脑、智慧发生“核裂变”的时代,不论是谁,只要你善于运用知识、头脑和智慧,你的1元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获得100万元的回报。

2、任何人都是我的顾客

在你们眼里,只有想买鞋子的人才是你们的顾客;在我眼里,任何人都是我的顾客,包括那个一心向我推销帽子的人!

上世纪20年代,随着体育运动的兴起,在一个名叫赫佐格奥拉赫的德国小镇上,先后出现了三家运动鞋作坊。其中有个老板才20岁出头,他起初是跟着父亲在街头摆摊的修鞋匠,后来因为在体育行业看到了商机,才大胆投资办起了这家制鞋作坊。

有一次,小伙子和另外两家作坊的老板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纽伦堡推销鞋子。车到半路,上来一个拎着一大包帽子的推销员,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想着业务的推销员,一上车就从包里取出几顶帽子滔滔不绝地向他们介绍了起来。

小伙子和那两个老板也是去推销产品的,对那人的帽子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他的两个伙伴纷纷把头侧向了另一边,可小伙子却不一样,他饶有兴趣地听着。后来,那个推销员问他:“买一顶帽子吧!等我下车之后你就要错过这个好机会了!”

“你的话很有道理,但你的形象使我的购买欲打了不少折扣!”小伙子认真地说。

“我的形象?你是说我的穿着不得体?”帽子推销员纳闷地问。

“不,你虽然戴着非常不错的帽子,穿着非常不错的服装,但你的鞋子上沾满了灰尘甚至是污泥,而这足以间接地影响到你的产品形象!”小伙子说。

那个推销员听后连忙拍了拍自己鞋子上的脏泥,但很显然,鞋子上的污泥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拍掉,他尴尬地说:“做推销员东奔西跑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对!可是你如果穿着一双随时都能擦干净的运动鞋,这些就完全可以避免了!”小伙子边说边伸出脚,然后往自己的鞋子上洒了一些灰尘,接着用湿布一擦就干净了。

帽子推销员眼睛一亮,觉得穿运动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走路比穿靴子轻松,最主要的是它能像皮鞋一样一擦就干净,可以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这样也就不会再因为形象问题而使别人的购买欲降低!

帽子推销员忍不住问小伙子鞋子是从哪儿买的,他激动地表示下车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买一双这种鞋子。这时,小伙子把身边的大鞋包打开来说:“你现在就可以从这里买一双!”

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个向小伙子不断推销帽子的人,最终从小伙子的手中买走了一双鞋子,而与小伙子一起的那两位老板,却始终侧着头,无所事事地把眼睛看向车窗外面。

几年以后,小伙子的作坊发展成了一家大型的制鞋公司,而另两个作坊老板还举步维艰地在原地踏步,最后甚至停业进了小伙子的公司打工。他们曾经问那小伙子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小伙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你们眼里,只有想买鞋子的人才是你们的顾客;在我眼里,任何人都是我的顾客,包括那个一心向我推销帽子的人!”

这个小伙子的公司,就是后来扬名世界的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而他本人,就是阿迪达斯的创办人阿道夫·达斯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菜鸟小医生,我的悲苦向谁诉

医生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职业——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见过他们,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对他们的生活和困惑更是无从了解。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急诊室女超人于莺”的微博,在网上迅速走红,不论明星百姓,都乐意成为她的粉丝。哪怕记录鸡毛蒜皮的小事,粉丝们都热情转发,这背后的隐秘动机,恐怕是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公众窥探医生心态的强烈愿望。

从业前十年的“小医生”阶段,是医生生涯中最“悲催”的过程,高劳动强度、低报酬是所有“小医生”必须面对的现实。不过,除了这些,当下中国的“小医生”们,还有特殊的困惑:面对不受尊重的社会评价和充满风险的职业未来,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

超人、非人

上午11点,上海仁济医院的电梯里,两位正在这家医院做实习医生的同学巧遇。女同学手里拎着洗漱用品。

“夜班?”男同学问。

“是啊。刚洗好澡准备回去休息。昨晚太幸运了,足足睡了6个小时,没什么事。要是轮上值急诊班就惨了,别想睡了。”女同学回答。

“唉,那个悲惨的人就是我呀,昨晚就只睡了2个小时,好几个急诊。”男同学无精打采,一脸倦容。

这样的对话,并没有引起电梯里其他患者和家属的注意,他们要操心的事情很多:能不能挂上专家号、几点钟能见到医生、疾病几时能好、要花多少钱……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医生和患者站在同一部电梯里,互相之间却不理解、不信任。”医生培养周期比别的职业长很多,工作的辛苦程度也要高很多,但大多数病人,仅仅将医生看作一部精密运行的仪器,他们不能出错,也没有理由倦怠。

上午10点,卞正乾医生强打着精神,眼皮却在打架。他是前一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的,共做了5台手术,在值了24小时的班后,“不幸”又排到当天下午有3台手术。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以上、上8台手术后,才能回家吃饭休息。“别担心,手术台上精神高度集中,绝对不会犯困的。”

从医近十年,卞正乾已经适应了这样的作息规律,练就了“超人”一般的工作精力。即使不遇到值班,“朝九晚五”对于卞正乾也是奢侈的,一周下来,能完整地休息一天他就很满足了。

现代社会中,像医生这样对智力、知识储备和体力都有着超高要求的职业,恐怕已经不多见。医学生周文婷告诉记者,她就读的医学院,是复旦大学唯一还保留有通宵自习室的校区,每天晚上通宵教室都坐满人。小医生蒋仕林离开学校已经3年,但他还清楚地记得,读书期间,看书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学习过程长、劳动强度高、责任重大,付出不比别的职业少,但在青年阶段,医生的收入却要比别的职业低很多。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当医生的学历门槛是博士,一般学习时间需要10年,“小医生”们的年龄一般在30出头,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如果在别的行业中,同样学历或同样年纪,一些人进入管理层,没当领导的至少也已经“资深”,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刚工作那几年,去参加了几次高中同学聚会,后来都不愿意去了。人家讨论买房买车,晋升仕途,我却拿着可怜的收入值夜班、读书、考试。”31岁的小医生徐文停难为情地介绍自己的“家底”:房子首付是父母帮忙的,房贷要靠老婆还,“没地位啊!”“小医生”看似已经进入职场,实际上生活内容跟在大学里差不多,他们除了白天上班,晚上、休息日还要看书、进修、准备各种考试。

辛苦又清贫,“小医生”的真实生活,不太容易被“外人”接受。因此,不少“小医生”选择与同行结婚,以便互相体谅。

两个世界?

小医生们苦叹职业辛苦,他们自认为任劳任怨,努力用学识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但在一些患者对医生的想象中,他们却是另一副相貌:冷漠、不负责任、只想赚钱。

在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延续多年后,医生和患者,仿佛变成两个世界的人,互不信任,也愈演愈烈。

六七年前,卞正乾曾抱着满腔热情,试图通过拍摄一部小电影,来让更多人了解小医生。那时候卞正乾刚做医生两三年,经历和目睹医生事业的种种现状后,他觉得“有话要说。”毫无影视经验的“小医生”卞正乾,带领着4名实习医生,着手拍摄。当时,医患矛盾已经是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医生形象的恶化也已经出现。因此,医生自拍医生故事《白领日志》的消息,很快成为新闻事件。

《白领日志》中,4名医科学生到医院实习,刚开始时,大家都对医生职业充满理想,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但真正进入医院后,医学生们发现,这个职业对专业能力要求那么高,而患者对医生的尊重却那么少。实习结束,4人中只有一人留下当医生,其他人要么到医药公司,要么继续读书,要么出国。卞正乾说,虽然现实中医学生做医生的比例,要比影片中高很多,但的确有很多人,因为职业环境而放弃医生职业。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名在中山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实习的医学生,被患者家属殴打,此后,他放弃了医生道路。

医患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经过多年的累积后,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一名在眼科实习的医学生,甚至见过有患者用录像机把就医过程拍下来,理由是万一出了事可以拿出证据。

医生倪诚有过更加“离谱”的经历。一位高龄患者病情危急,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再次病危时,医生准备抢救,而患者家属却坚决不愿抢救。倪诚问家属是什么原因要求放弃抢救。家属回答:你们把我母亲抢救回来,住在医院,不就是想多赚几天的钱吗?

抢救结束后,倪诚把费用清单递到家属手上,所有自费的费用只有一千多元。让倪诚痛心的是,只有拿出这样的证据,患者家属才会相信,医生抢救病人,是职业上最起码的要求,与赚钱无关。

医患之间重塑信任和理解,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白领日志》在网络上播出后,只在医生圈子里引起一定的关注,由于专业性上的缺陷,普通观众很难去认真观看这样的电影。更重要的是,真正要改善医患关系,依靠文艺作品的沟通恐怕杯水车薪。

优秀人才逃离医科

目前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层出不穷的伤医、杀医事件,给准医生和小医生们以沉重的打击。今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生王浩,被一名17岁的患者杀死。不久,北京又接连发生患者刺杀医生事件。这些恶性事件动摇着医学生和小医生们做医生的决心。一名小医生告诉记者,丈母娘在看到这些新闻后,劝他改行。

职业环境恶化影响医疗人才储备——这句话在10年前或许只是一种猜测,但现在,猜测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医学院校生源的变化,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记者通过上海市几所重点大学医学院学生了解到,最近几年,这些学校医科录取分数变化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认为,重点高校毕业后就业前景更好。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愿意读医科的越来越少。

蒋仕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在这所老牌的医学院校里,学生家庭情况大多是工薪阶层的普通人家。按照他的分析,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大多因为医科学业太苦、回报太少,而不愿意报考。

教育周期长,是医学专业的特点,所有国家的医生,都要经历漫长的艰辛过程,才会获得职业上的成就。因此,一些国家医科学生,往往家境不错,才能负担他们长期的培养成本。普通家庭子女就读医科,家庭自然会对子女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期待,而一旦收入过低,同时在社会尊重上得不到补偿,很多医学生可能就会选择改行,从事回报更高的职业。

如果说重点高校生源近几年变化不大,那么,一般医学院校的生源情况,就已经显现出一些变化。记者查阅山东和安徽两省各一所“二本”医学院的录取分数记录,2009年、2010年、2011年3年中,这两所学校在本省招生的理科分数平均值,都呈下降的趋势,而理科生通常占医学院校生源的绝大部分。

近期在复旦大学医学院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赛区)”上,记者对参加活动的几所医学院校带队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提起目前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的影响,多位老师表示非常担心,一致预测医学院校生源素质的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同济大学医学院一位老师则表示,医院优秀医生后继无人的状况,恐怕很快就会出现。

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也注意到了医患关系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影响,他们就“医患关系如何影响我校医务青年”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医学生和青年医生普遍感到,医生职业风险很大。多名医科实习生在调查中描述,他们工作中曾见过医务人员被打,闹病房、砸诊室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实习医生表示,在目睹备受学生尊敬的资深医生被打后,他们感到工作中缺少安全感,而且对医生职业深感失望。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表示,将来选择科室时,更希望去风险小、纠纷少的科室。

“现在不是辛苦不辛苦的问题,是性命攸关。”周文婷读医8年,即将成为一名医生。她告诉记者,当年报考医科,是觉得医生职业崇高。大五时第一次进医院实习,医生的工作环境,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实习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她动了出国的念头,甚至已经着手各种考试。但最后,周文婷还是留了下来。她自己分析说,对医生职业最原始的向往,最终促使她跨入这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不过,周文婷也知道,精神上的坚持,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动摇。

代谁受过?

追溯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是医疗事故、医生收红包、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新闻的频繁曝光。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所有医生都承认,医务界的确存在这样丧失职业道德的医生,但因为这些人的丑闻就判定所有医生唯利是图,让他们觉得很委屈。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患者从见到医生的第一秒开始,就已经预设医生的“恶意”,因此,医生们不得不万分小心,保守谨慎。但医学是如此特殊的专业,科学对疾病的认识如此有限,很多治疗不可避免充满风险,医生的过分保守并不利于治疗。小医生们更是受这种紧张关系之苦,卞正乾回忆自己刚做医生时,老医生们会鼓励自己多尝试,而现在的老医生带小医生,提醒最多的是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缺少练习的机会,医生成熟的过程也被拉长。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在医生看来,大多数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不是医生的错,也不是患者的错,医生和患者都是代人受过。

患者对治疗效果期待太高,是引发医疗纠纷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周文婷在实习中目睹了一次纠纷产生的全过程。一位外省患者因为眼部疾病到上海著名医院求医,因为家境贫寒,患者病情拖了很久才就诊,情况已经非常危险,如果不及时手术,很可能失明。医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到模糊视力。但半年后,这名患者找到医院哭闹,称医生没有治好他的眼睛,他现在看东西都看不清楚。

这样的家庭,到上海做一次手术,可能花光一家人多年的积蓄,如此大的代价,让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期待是恢复到过去的视力。周文婷说,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医疗技术是有限的,面对这样的故事,医生也很无奈。

更多的纠纷,是因为“看病难。”“患者排了一个上午的队,到医生这里可能只有几分钟时间问诊,病人自然不高兴。”周文婷认为,患者的抱怨可以理解,但医生也不是故意缩短时间。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好医生、好技术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使得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能够分给每个病人的时间非常有限。

事实上,患者的怒气,也许只需要医生多几分钟关切的交流就能够化解。因为医务人员态度而引发医患纠纷的情况在三甲以下的其他医院会好很多。徐文停和蒋仕林是上海建工医院的骨科医生,在这家企业办的二甲医院,患者人数相比三甲医院要少,医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详细与患者交流。“术前谈话至少半小时,有的时候一个病人就要谈很久,把风险、预后都交代清楚。跟患者讲得越多,他们越能理解手术,也越能理解医生的工作,他们会感到医生是跟他一起努力解除病痛。”

患者很容易将看病难、看病贵的怨气发泄到医生身上,因为唯有医生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患者看不见摸不着,无从责罪。这一点,医生们自己也很理解,“我生病看医生时,也觉得排队很长,医生很冷漠。”

患者怕医生不负责任、开大处方;医生怕患者无理取闹甚至动刀子——医患关系到今天,似乎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这样尴尬的境地,给年轻医生的培养,带来莫大的阻碍。如果不解开这个死结,我们老了,到哪里就医?我们的孩子又到哪里就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一块污渍带来的百万商机

前不久,一架从昆明飞往厦门的航班着陆之后,所有人都下飞机了,唯独有一个乘客不愿意往下走。这让飞机上的工作人员顿时紧张起来:这个奇怪的顾客究竞想干什么?

空姐很快把这件事告诉了机长。机长不敢怠慢,连忙走到这名顾客的面前,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见机长亲自前,这名顾客终于说话了:“你好,我叫杨东平,之所以我不下飞机,是因为我发现我前面座位的椅套上有一块很深的咖啡印……”

听杨东平这么一说,机长长长舒了一口气:“真的很抱歉,这是我们的疏忽。但我保证,您下次乘机的时候不会再看到类似的现象,我们会很快撤换掉这个椅套。”

杨东平没等机长道完歉,就急忙接过话头:“我想你们是误会了,我并没有要投诉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椅套完全没有必要撤换,只要你们给我一点儿时间,我就可以把那块咖啡印清理干净。”

让乘客亲自给飞机打扫卫生?机长慌忙摇了摇头,死活不肯答应杨东平的要求。然而,杨东平并不甘心,他继续和机长磨着嘴皮子:“我刚才仔细看过这块污渍的布料,它有被打磨过的痕迹。也就是说,保洁人员在擦拭的时候已经很用力,但始终清除不掉上面的印迹。所以,请给我几分钟时间,我一定彻底清除污渍,让飞机带给下一批乘客干净整洁的形象。在此,我保证不收任何费用,不给你们添任何麻烦。”

这样坚持又有诚意的乘客让机长无话可说,他答应了杨东平的要求。只见杨东平顺手从包包里掏出一块抹布,在上面倒上一种清洁剂,又倒进去一些去污粉,然后熟练地对着咖啡印擦拭起来。一分钟,两分钟,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杨东平就利索地收拾好工具,宣布完工。

原本一道道的痕迹不见了,椅套上的咖啡印像变魔术一样被杨东平变走了,还散发出一股清香!这让机长和围观的几个空姐看得目瞪口呆。机长连忙握住杨东平的手,直说谢谢。

而杨东平,却在这个时候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正目的:“其实,我是四川泸州‘小蜜蜂’家政公司的总经理。大家都知道,在飞机上的旅客经常会喝咖啡等饮料,一旦这些饮料倒到椅套或者座位上,就很难清除干净,所以你们不得不经常更换。所以,我希望能承包下这条航线所有飞机的清洁工作,为你们免去更换椅套的麻烦,也带给更多旅客赏心悦目的感觉!”

一个总经理竞然亲自为飞机免费打扫卫生,这已经让机长感动不已。对于杨东平诚恳的要求,他爽快地答应了。经过双方协议,由昆明到厦门一共17架飞机的保洁工作全部承包给杨东平,成交额整整一百万。

让一块污渍为自己带来百万商机,杨东平确实不简单。他的敢想、敢说、敢做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善于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自己的价值

他刚在国企里头干了两年会计,就遭遇了下岗分流,他成了他们厂里最年轻的下岗职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非常烦闷,因为他始终没有凭着自己的大专文凭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每一次,他走进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看到那一张张条件要求一个比一个高的招聘简章时,他就心乱如麻。他的心总是被那一行行“要求大学本科以上文凭”的字句所刺痛,他知道自己要接受这些无意的伤害,但是接受伤害并不代表着就能有所收获,他还是一次次怀着一颗失望的心离开人才市场。

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工作,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回避生活。

那天中午,他又一次怀里揣着简历从人才市场走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经过一栋高耸的大楼的时候,他抬头看到了那个世界闻名的公司标志——这是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外国企业。他口中吐出一声叹息:“如果能在这种企业里上班该多好啊!”

就在他要低头从大楼的门前走过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一群人围着门口的一张公告看了起来,他好奇地走上前一看。很巧,这个企业原来也在招人,他又探头一看,居然是招财务会计,那不正是他所学的专业吗?他心里顿时升起一股冲动。

然而,很快,他的冲动又消退下来,因为后面紧跟着一条:以上职位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他的心又一次被刺痛了。

他沉默了一会,毅然决定再试一次。他想,这种著名企业大概会给他足够的尊重的。

他走进了大楼,按图索骥地来到了21楼的招聘办公大厅。当他刚踏进门的时候,他又是一阵惶然,这里挤满了人,俨然一个小小的人才市场,然而这所有人却都是奔着那稀少的几个职位而来的。

面试正在缓慢地进行着,应聘的人一个个走进去,然后都很平静地走了出来。这些小小的细节给他那彷徨的心注入了些许的安定,因为他从面试的缓慢进程和应聘者的平静表情中感觉到了招聘者的认真态度。

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工作人员终于叫到了他的名字。他走进了招聘室,三名招聘官坐在那里微笑地看着他。他强装自信地将简历递了过去,招聘官刚看了一眼就抬头看他,他顿时红着脸解释说:“我的文凭稍微离你们的要求有点距离,不过我在工作上会更加努力学习的,希望你们不要介意。并且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

招聘官微笑点头说:“没有关系,我们了解一下你的其他情况吧……”

他们的面试交谈开始了。

整场面试交谈,都显得亲切而顺利,他虽然文凭不高,但是工作的经验依然让他能对答如流。

在招聘即将结束的时候,招聘官忽然问他一个问题:“你对薪水有什么要求吗?”

他犹豫了一下;刚要回答的时候,招聘官又问道:“三十万年薪怎么样?”

他顿时满脸惊讶,他的嘴张得大大的,他从来没有想到他所竞争的职位居然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薪水。当年他在国企的工资只有1200块钱一个月,而他在别的外企工作的同学,薪水也没有这一半的高。就在那一刻,他甚至开始心虚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能力甚至有点配不上这么高的薪水。

“你对薪水有什么看法?”招聘官又一次问他。

他摇头坦诚地说:“坦白地说,这个薪水真的有点高了,这让我感觉自己的责任很重。我都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这样的重任。不过,如果你们给我这个机会,我会努力做到最好的!”

三名招聘官都笑了起来,对他点起了头。

面谈过后的第四天。他接到了通知,他居然被录用了,他高兴得热泪盈眶……

当然,去了那个企业才知道,他的年薪其实是十五万,三十万是他们财务经理的年薪,不过这也足够令他满意了。而当他问起经理为什么要招聘他时,经理说:“首先你的业务过硬。我们招的是财务人员,所以我们的要求格外严格,我们需要一个有自知之明并且诚实的员工。而我们故意开高年薪只是为了考验一下应聘者的心态而已。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个高薪所震撼,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假装镇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个年薪,惟独你说了一句‘有点高了’,所以我们经过考量录用了你。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一个人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价值,而过分高估自己的价值其实也是一种贪婪。作为一个财务人员,是永远不能陷入贪婪的,明白吗?”

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以一种诚实的自我认识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三年之后,他成了公司的财务总监,他的年薪果然升到了三十万,但是他依然清醒而谦虚,他依然很努力地工作,以证明这个薪水所对应的价值。因为他心里始终记得他的经理曾对他说的一句话——高估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种贪婪。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