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互联网热门职场故事5篇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身处职场,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来激励我们前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热门职场故事5篇

故事一:学会优雅地离去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初来乍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忙忙碌碌,除了专注眼前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人。但是就在我来公司半年后,我的目光第一次被工作之外的事情吸引了——曾带过我的董姐辞职了。

而我注意到这件事的原因,是她在离职时竟然发泄私愤,把电脑里的文档资料、合同底稿、企划文案等全部删掉了,留给继任者的是一部重新格式化了的电脑,继任者要什么没什么,一切从头做起,连续几天加班,苦不堪言。不仅如此,临走时,她还对我们这些后来者出言不逊:“你们也别在这里卖命了,卖命的结果肯定跟我一样,不,比我还惨!”

因为她曾经带过我,领导让我转告她,她的移交手续没有办清,请再来一趟。我打电话给她,婉转地请她来一趟。谁知,她怒气冲冲地对我说:“告诉他,让他死去吧。”我握着电话目瞪口呆。

董姐的走,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怨妇,职场上的怨妇。

转眼三年过去了,我也从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青涩毕业生成长为一个业务熟练的资深员工。为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决定跳槽。通过网上招聘,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成为我的新东家。

从接到聘用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不动声色地准备辞职了。想到自己刚出校门便进入这家公司得到锻炼,我心里对领导、对公司充满了感激,当晚我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充满对老总、同事以及团队的感激之情。第二天,我将辞职书以及感谢信递给老总,说:“王总,这几年,我跟随您成功地打赢了好多场商战。在这里,我不但提高了业务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虽然不得不离开,但我希望能在临走前,把我的感谢信在例会上读一读……”

那天,我根据自己三年细心的观察,针对具体情况给公司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老总边听边点头,听完后,他说:“一个另谋高就的人临走前还对公司的事务这么上心,真是难能可贵。”

公司规定,员工辞职要提前三个月打招呼,以便培养接替离职员工的人选。为了降低辞职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我根据老总的指派开始重点培养一个接替我的员工,我热情地传、帮、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基本上就可以顶替我的日常工作了。

离职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更是早去晚归,想站好最后一班岗。根据公司规定,辞职申请提出后三个月才可以走人。可由于我提前培养出了接班人,并把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领导批准我提前离开。当时临近年终,公司还把我的年终奖金提前发了。

这时,“新东家”打电话通知我,报到时请务必带上原单位领导的鉴定。老总听说后,非常配合,鉴定中字字句句都是对我的褒奖。

尽管“新东家”实力雄厚,但我走的时候还是保持了低调,尽可能不让周围的同事知道,以免他们的情绪受到波动,而且我也不想给别人留下“小人得志”的印象。

按照我与老总的约定,在周五下午的例会上,老总将公布我辞职的事情,同时,由我宣读感谢信。

我的辞职让大家很意外,但是我的感谢信让每个人都感到了温暖。以至于在读感谢信的时候,好几次都被大家热烈的掌声打断。老总破例在会议上宣布:“感谢小艾这几年给公司做出的贡献,这个月的公司聚餐提前到今天下午下班后,算是给小艾饯行。”用聚餐的方式给辞职的员工饯行,这在公司还是第一次。

饭后,我给大家鞠了一躬,算是正式告别。离开不久,我收到同事的手机短信:“小艾,我们一致认为你转身离开的姿势非常优雅!”

故事二:难推销的商品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

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她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问:“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经理说:“抱歉,我们只同中国官方做生意,同中国的外贸部门、进出口公司签协议。”我说:“难道你们不同中国民间机构打交道吗?”她说:“我们必须通过资质确认、信用调查,才能谈别的。”

我不死心,心想,大商场规矩多,去小商店试试。我跑了几家小商店,还有一家是工艺品专卖店,都碰了钉子。有的只进正规渠道的货,有的人坦率地说,这类中国工艺品不好卖。

有一次,我走进一家超市,对经理说我是中国人。他热情地拉着我在商店里转,拿出一件件商品,有五颜六色的圣诞饰物,有小巧精致的礼品八音盒,还有小收录机什么的,说明书上标着“中国制造”。

经理是一个老头子,特豪爽,他说:“我去过中国,喜欢长城、故宫、黄山,所以,我进了许多中国货。”我说:“您还想要中国商品吗?”他耸耸肩:“现在不需要。这里还有很多。年轻人,我和中国公司联系密切,他们提供充足的货源。”我忙说:“我也能提供货源,价格更便宜。”他两手一摊,说:“也许吧。”

过了几天,我又去找他,说是能够给他提供各种商品,价格可能更便宜。我想,商人嘛,谁不想多赚钱?他有点儿不高兴了,严肃地说:“真不明白你们怎么这样做,为了抢生意,不怕伤害自己的同行?”我说:“这是竞争。”他说:“竞争应该在商品质量上下工夫。如果用压低价格的办法,到头来,伤害的是你们国家的利益。你看,德国的名牌不降价,但是,大家都去买它。”说得我一阵阵脸红。

生意虽没谈成,我却真正领教了德国的经商理念:严谨、规范,每走一步,都要看有没有法律依据;又有些刻板教条,缺少灵活性。难怪人家的市场井然有序,从没什么伪劣之说。

故事三:请自己定奖金

又到发年终奖的时候了,老板感叹:赚钱容易分钱难。的确,要是奖金分配不公,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协作问题。

老板决定开会解决年终奖的分配问题。会上,老板说:“今年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公司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改善,有钱大家赚,大家要多少奖金自己定。”遂叫秘书给员工们发纸条,只须写上想要的奖金金额和姓名即可。员工们都兴奋于今年的奖金来得称心如意, 一些人甚至交头接耳起来。

秘书收走纸条后,老板讲了个故事:二战时,盟军取得胜利后,各个军种都说自己的功劳大。陆军说没有他们冲锋陷阵,就不可能有战争的胜利;空军说没有他们的轰炸和掩护,陆军的损失会很大;后勤说没有他们的话,还靠什么打仗……最后,盟军司令说:“你们每个人都为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都应该受到奖赏。在这场战争中,只有我是无足轻重的。但我知道,如果这场战争失败了,上军事法庭的人将是我。”

“真阴。”底下有人小声地说,但老板还是听到了。老板说:“阴吗?恰恰相反,我想这是把奖金阳光化、透明化。胜利的奖励应该与失败的惩罚对等。不要先去考虑谁的贡献最大,而要先考虑如果失败了,谁应该受到处罚。下面由秘书公布本年度管理和业务中出现的失败与亏损事件,大家一一去对照,不要推卸责任,不要轻易说失败、亏损与自己没关系,因为按照奖惩对等的原则,如果造成失败、亏损后没有受到处罚或处罚的力度小,那么成功、赢利后也不应受到奖励或奖励的力度小。”

秘书公布完了,又给大家发纸条,让大家重新给自己定一个奖金额。大家面面相觑。

秘书再次收纸条时,老板慷慨地说:“在大家自定金额的基础上,给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员工,每人再加一笔岗位贡献奖。”

最后,秘书偷偷透露:第二次奖金总额比老板预算的少了一大截儿。

故事四:胜出的秘诀

大学时代,我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所以,毕业后几乎没费多大力气便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还有李,我们也成了竞争对手,因为公司在三个月试用期后要在我和李之间选择一个人留下。我似乎有点儿信心不足,因为从简历可以看出,李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比我优秀。但我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鼓励自己,一定要留下来。

刚工作不久,我们便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考验。那是一次大的营销策划,为了锻炼我和李的工作能力,经理让我和李都参与其中。为了增强工作能力,策划定稿后我便反复地研读,希望能从中多学些东西。可我在研读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份策划在第二个环节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如果不解决,公司肯定会遭受损失。于是,我大胆向主管提出了质疑,但没有引起主管的重视。最后证明,策划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但令我想不到的是公司并没有多少损失,原因是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出问题时他帮助负责人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李得到了经理的首肯,而我却没有得到任何表扬。我想不通,如果公司当初采纳我的建议,会有损失吗?我的情绪受到严重影响。

王是公司的老同志,他对我一直很关心,看我情绪低落,便找我聊天,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工匠到某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有很多木材。院子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灶台,烟囱是直的,工匠便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成弯曲的,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当回事儿。可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邻居刘二第一时间跑过来救火,最后帮主人将火扑灭。主人十分感谢刘二,可他却没有想到当初提醒他防火的工匠。时间又过去了一年,主人在院里开辟了一大片菜园子,因为园子大,浇水比较费力,于是他请工匠过来给他建一个水塔,平时接雨储水,用时放水浇地。本来建个水塔很容易,可工匠却细心地考察了一天才选好了位置,不久,便建起了一个大的水塔。一天中午,主人家的木材再一次起火,这次火很大,主人便急忙敲锣召集人帮助灭火。工匠听到敲锣声,立即向主人家跑去。火正烧着,工匠冲进院里,没有去拿水桶灭火,而是直接爬上水塔,拔掉了水塔侧面的一个大水阀,水顷刻而下,大火很快被扑灭。主人对工匠千恩万谢,工匠却笑着说:“你家的防火一直存在问题,当初给你提了建议你也不听,正好你让我给你建水塔,所以我考虑了一下,也为了防火,把水塔建在了这里,没想到还真用上了。”主人顿时省悟,烹羊、宰牛犒劳工匠。

王讲完这个故事,笑着对我说:“能提出质疑固然好,但当你的质疑没有被重视的时候,能主动把补救的措施做到位更可贵……”王给我讲的故事让我茅塞顿开。是呀!当时我也只是提出了质疑,我并没有积极地想办法呀……

策划顺利地进行着。一个月后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这次我和李都参与具体的工作。为了完成好我的工作,我又把整个策划看了几遍。可没想到,我又发现了一些问题,我向主管做了汇报,可主管依然没能重视,不过这次我没有放弃,针对这些问题,我拟定了一个小方案留以备用。这次我成功了,我不但准确发现了问题,而且正确地解决了问题。

一天,经理把我叫到办公室,笑着对我说:“小程,恭喜你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我云里雾里。经理一笑,解释说:“刚开始,你发现了问题,李解决了问题,你和李在通过我们第一轮考察时,算是打了个平手。这次考察,你不但发现了问题,而且默默地解决了问题,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我们喜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没想到这三个月里,我俩一直处在公司的考察之中。我惊喜于我的胜出,同时也有一份深刻的体会:命运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必须有真正的、实际的准备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故事五:老鼠当推销员

彭尼是美国一零售商的老板,商店的生意很不景气,以致仓库里堆满了积压的货品,成了老鼠栖身的场所。彭尼不得不经常到仓库里灭老鼠。这使他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往往在一个老鼠洞里能掏出一窝老鼠,但很少发现有老鼠单独居住的。”

彭尼是精明的生意人,善于把发现的奇特现象运用到经营中来。

他在一块胶合板上凿了50个洞。洞边分别编上10%、20%、30%、40%的号码。再在胶合板后面安上一排瓶子,瓶子里装着他从仓库里捕捉的老鼠。当他把这些放到柜台上时,吸引了很多顾客看热闹。彭尼对围观的顾客说:“他把瓶子里的老鼠放出来,老鼠钻进哪个洞,便按洞边标明的折扣出售商品。”

围观的顾客感到非常有趣,都纷纷要求购货。彭尼便一次次放出老鼠。它们分别钻进了一个个洞里。但奇怪的是,这些老鼠钻进的都是标明降价10%或20%的洞,从不去钻30%或40%的洞。

顾客们纷纷议论:“难道这些老鼠经过特殊训练的吗?”彭尼笑容满面地说:“这一点请放心,我也没有这么大的本领来训练老鼠。”

原来,彭尼利用并非人所共知的老鼠喜欢群居的特性,在需要它们的钻的洞上途上些老鼠的粪便,老鼠就自然而然地钻进了洞里。顾客毕竟是带流动性的,他们谁也没有人对彭尼的办法作深入研究。他们每次购货,能看到老鼠钻洞的表演,还能得到10%或20%的优惠,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不久,彭尼的库存货物就销售一空。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