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实用文 > 读书笔记 >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首先感谢公司组织的这次读后感交流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学习氛围,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抱怨的世界是我们一起学习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不仅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受益非浅。

所谓的抱怨,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对某事物的不满,但是,细细想来,当一个人在抱怨某事的时候,他的身心也是不高兴的,而且经常的处在忧怒状态,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当嘴巴一直在传达不快乐的意念,你的心灵也会由此的受到创伤,结果是,抱怨只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伤害。

想想,抱怨之后,我们又扭转了什么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何不放下“抱怨”,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学会给自己的生活添点快乐的色彩,以实际行动改变状况,也未尝不是好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在情绪控制和心态调整方面,我也从中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加油吧,从改变自己开始,美好的生活是属于你的!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篇2

我始终坚信,读书使人明智,使人温柔,使人感恩世界。读《不抱怨的世界》,让我进一步验证了我的信条。

如果说中国式的书籍让我们谦顺,那么外国的书籍让我们深入内心,去剖析我们的生活,去放大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威尔·鲍温的鼓励让我毅然带上了那个紫色的手环,去改变爱抱怨的我,去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不知道我为什么去相信不抱怨的作用,也不知道我何时去坚定的执行它,可我知道是抱怨让我的电子竞赛团队走向了分散,让我的朋友与我行同陌路,也让我深深地自责。我不是一个圣人,甚至是一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因队友的不佳表现而抱怨,做项目的时候我会因合作人的失误而抱怨,在学校会因不符合我习惯的规定而抱怨,这些抱怨像一把把刻刀,在他人的心灵上留下伤痕,永远留下疤痕,也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的失败让我在遇见这本书的时候爱不释手,用3天时间读完了他,仅用一瞬时间带上了那个紫色的手环。21天里,我把手环在左右手上来回调换,也以一种惊异的眼光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爱发牢骚。书里曾说:如果持续21天手环不换手,不抱怨的习惯就算真正养成。而我的21天却从未到达,因为我的手环被一个同学试戴之后再也无法安稳地套在我的手上,那时我曾愤怒于他毁坏了我的手环,可转念一想,让我们不抱怨的不是手环的束缚,而是自己内心的释然。从那时起,我的心中有了手环,也更加能平淡的去看待生活的起起伏伏。不抱怨的世界让我的生活逐渐远离了自私,让我能主动的去感悟生活的美好而容忍不平。放弃你的哀怨,去体验不抱怨的生活,感谢这本书让我更加乐观与积极,也希望大家都能尝试着去体验一下自己的21天。人生因不抱怨而精彩。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篇3

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医愚,常读书能使人明智。在假期中我读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书中所提倡的精神让我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三不运动,让我重新定位人生轨迹。

作者威尔鲍温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他的不抱怨运动,就是让人们做到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三不运动。具体就是在你的左手腕上戴上一个紫色的手环,每当你抱怨的时候就将其换至右手腕上,看是否能连续坚持21天不移动。为什么是21天呢?因为人们如果需要养成一种习惯的时间就是21天。这本书吸引了很多知名人士的青睐,其中不乏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青睐。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所提倡运动的过程,而在于传递的人生理念、价值。这不免让我联想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跟同事抱怨过哪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间活动调皮捣乱,违反纪律;是否在考试成绩出来以后跟同事抱怨过哪个学生脑袋笨不聪明;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抱怨过工作任务繁多。其实我们是在自欺欺人,我们所抱怨的那些事情,恰恰是我们所在乎的,只不过我们的付出失败了,只想试图从抱怨的过程中推脱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得到自己心理上的抚慰。当我们平静下来的时候,想想那些学生为什么要调皮捣蛋,为什么成绩不好?难道他们不想好好表现自己吗?想去表现自己但却无法表现好,只能做一些调皮的事情,所以他们是可怜的。抱怨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我们更讨厌那个学生。因此我们不仅不能抱怨,反而应该去同情他们。所以威尔鲍温提倡的不抱怨活动不仅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还让我们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价值。

当现实和理想不对等的时候,放弃对学生的抱怨,认真的分析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重新审视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凸显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自己的优点中找回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要有耐心,孵化一个鸡蛋需要21天,养成一种习惯也需要21天,我们教师对孩子的教育热情至少要保持21天,失败了再去更改。除此之外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呈现的知识成为条件反射中的刺激物,只有有了诱惑力,学生就不会拒绝知识,抵制学习。

当现实和理想不对等的时候,要放弃对自己的抱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迷失了目标,一味地在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或者欺骗自己,用抱怨去为失败找借口,亦或许你从抱怨中找到了安慰,但是你却会为此失去抓住成功的好机会。为什么别人没有做这么多业务的机会,正是因为你比他们优秀,那你有什么理由去抱怨自己优秀呢?当你失败的时候本来就心情很沉重,当你再向别人抱怨的时候不正是向别人宣告你失败的事实吗?你觉着你是一个失败的人吗?所以要对生活和工作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是美好的,需要我们去奋斗,去失败,再奋斗,再失败。只有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我们才能掌握生命的真谛。

当现实和理想不对等的时候,不要忙着去抱怨,将抱怨的时间让给读书,让给学习。我相信肯定会在读书学习中找到成功的钥匙。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读书,读好书,才会让你贫瘠的思想变得肥沃。在历史长河中,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多读书学习的实践真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而去抱怨呢?读史书,感悟人类的历史蜕变,读文学,领略骚客的胸怀大志,读艺术,感受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这些都会有利于你的工作和生活。

不抱怨运动注重的不仅仅是形式,而在于理念的传播,这不正是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吗?让我们从紫手环开始,从现在开始。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篇4

《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达到“不抱怨”很难很痛苦,实在这只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个过程。

《不抱怨的世界》书中多处提到生活中一些我们经常会“抱怨”的细节,我们总是“抱怨”别人怎样不好,“抱怨”外部环境如何不利,书中所说的,让我不禁联想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该剧导演赵宝刚在被问到“取得婚姻保卫战胜利、双赢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我以为赵导的这句话与“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异曲同工的。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只有摆正我们自身的心态,才能发现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总会听说哪间宿舍又吵架,问其原因,无非是谁不讲卫生,谁太晚睡影响到他人。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便会引起一场战争。我们宿舍四人也并不是对彼此完全没有意见,但却从未发生争吵,只因我们善于忍耐,善于理解,善于沟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总是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假如你有时间打扫卫生,那么帮帮人家打扫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响到别人,为何不能多站在别人态度将心比心,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实在很多事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会把他们复杂化。“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吗?

在想想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现在想想,实在我们能“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前进动力,这种“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意义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看,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轻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实在很轻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读《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环”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75353